题目内容
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我国沿海某地区开展研究性学习,依据以下提供的部分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一:地理学习小组的研究思路如下:
材料二:该地区的部分资料图
材料三:调查发现,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人均年收入不到400元。
(1)通过图中资料分析甲、乙两地的地形及其主要成因 。
(2)试分析该区域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
(3)根据以上资料,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了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你认为这些建议应包括哪些具体内容或措施: 。
(1)甲—山地(1分)—地壳受挤压岩层隆起而成(1分);乙—山地(1分)—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相对突起成山(1分)
(2)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的自然植被;河流水量较丰富,夏秋季出现汛期,落差较大,含沙量较大;红壤(共4分,答出其中4方面即可)
(3)种植果树,发展山区林业;开展综合利用,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调整农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退耕还林、还草,切实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因地制宜地解决能源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开发小水电、发展沼气、利用太阳能);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2分,答出其中3方面即可,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可从“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实现资源、环境、经济、人口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考虑)
解析通过图中资料可知,甲为山地,地壳受挤压岩层隆起而成,乙也为山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相对突起成山;该区域为南方丘陵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的自然植被;河流水量较丰富,夏秋季出现汛期,落差较大,含沙量较大;红壤;南方丘陵地区,酸性红壤,适合桔子树生长,发展山区林业,开展综合利用,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调整农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但此地水土流失严重,退耕还林、还草,切实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因地制宜地解决能源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开发小水电、发展沼气、利用太阳能);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本地区“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的演变”开展了大量实地调查工作。研究发现:一个地区土地资源的开发首先是在平原、河川地区,一般来讲,只有当人口增长到某一临界值,平原土地资源不足时,才开始向坡地、丘陵、山区发展。下列是他们调查的一些资料数据。分析这些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表1六百余年来本地区人口与耕地的发展状况
时间(年) | 人口(104人) | 耕地(104hm2) | 人均耕地(hm2/人) |
1368 | 6.693 | 4.151 | 0.62 |
1403 | 6.661 | 4.245 | 0.637 |
1465 | 9.497 | 4.245 | 0.447 |
1736 | 21.599 | 7.481 | 0.346 |
1875 | 32.724 | 17.25 | 0.527 |
1911 | 29.157 | 18.466 | 0.633 |
1983 | 49.86 | 20.36 | 0.408 |
1996 | 54.63 | 22.07 | 0.4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