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赵家米铺

赵长春

三教九流,各有其道。五行八作,各有其味。

赵家米铺,也不过如此,米味儿、糠味儿四时不断。远近走过,即有那种淡香,过于敏感的,甚至啊哟——来个喷嚏,得揉揉鼻子,心里头赞一声,这米,香味冲。

赵家米铺前店后仓。店门正对大街,后仓临河,袁店河。从汉口过来的米船,就在赵家米铺后门处的自家码头停下。青条石,高台阶,长跳板。伙计们背米,跳板悠然,人影晃荡水中。看着这些,赵掌柜也想背上一两包米。

赵掌柜是靠背米起家的。他不只背米,还看老板怎样验米、卖米,包括跟着出去看米、选米。他不多说话,心里头学了不少本事,三十岁从汉口回到袁店河。十年打拼后,就有了这袁店老街上的赵家米铺。人们对他有份敬,讲说赵掌柜背米起家的故事,来激励自己和别人。

对此,赵掌柜笑笑,在心里。

对于如袁店河急水流淌的日子,赵掌柜也是笑笑。他有一句口头禅:急啥?再急,也得慢慢来。

这句口头禅有深意,是赵掌柜人生经历中的一件总结。那年,他还不是掌柜,还在街头摆摊售米。进了腊月,快小年了,他从南阳贩了一车好米回来,想趁着年关,赚些钱。车是骡拉的,两匹大骡,悬了铜铃,咣咣地响。风急雪猛,过丰山脚下的袁店河老桥时,天色已晚,雪野茫茫。桥头,一老人团卧雪中。他恻隐之心顿起,扶起老人,安放在米车上,绕道去了药铺,给老人看了病,喂了饭。如此一耽误,晚上就歇在了药铺,陪护老人。

也巧,就在当晚,罗汉山上的红枪会早已通过骡夫对他下了眼线,准备在袁店河的沙湾里劫他的米车!见他心好,所雇的骡夫对他说了这一心事。骡夫说,掌柜的,您心好,救人一命啊,也救了您自己……”

赵掌柜就握紧了骡夫的手,以后,我就雇定你了!

米铺卖米。大米、小米、香米、糯米、米分等。好米当然是富有人家买去,糙米多是小户人家买的。赵掌柜就坐在柜后,看人流,看伙计量米。量米用升、斗。量时,吆喝,报数。别的不要求,赵掌柜要求升尖、斗满,有赚即可。薄利就多销。如此,来买米的就更多。不少人家成了常客。谁家喜欢什么米,谁家该来买米了,谁家买米的唤什么,赵掌柜都记得清。这也是本事。

还有个本事,是赵家米铺的大本事,别的米铺不干,也不敢干。逢腊月初八,逢五月端午,赵掌柜要开棚舍米。腊八粥、粽子。都用一个特大号的大铁锅。那锅特大,别的不说,熬粥,二百斤大米进去刚盖锅底。煮粽子,能管全袁店镇的人吃。逢这两天,赵家米铺前人满为患,不做生意。腊八就舍粥,为穷人,为要饭的,热气腾腾,粘粘稠稠。端午就煮粽子,头天晚上天一擦黑就上锅,直到端午早上,各色的粽子,摆开,摆在长长扁扁的竹匾里,任人来吃。民国三十年大旱,赵掌柜竟然舍了四个月的粥,从九月到腊月!包括罗汉山的红枪会员,也换了衣服,下山喝粥。赵掌柜一视同仁。人人都说好。

谈起赵掌柜的好,还有一件。进入腊月二十三, 赵掌柜把好米掺入糙米,还当糙米卖。过年了,都吃点好米吧。晚上,在柜上,他看着伙计把一半好米、一半糙米掺匀,随手捻了几粒,在嘴里一嚼,点点头。

——这都是好多年前的事了。解放后,这样那样的运动,有的人要找赵掌柜的茬儿,就有人站出来,特别是有的人会把自己的孩子叫回去,啪!一巴掌,你吃饱了撑的!没有赵掌柜,也不知道你在哪里?你爹早就饿死了!

找不到赵掌柜的茬儿,就有人在个晚上,把赵家米铺前的那口大铁锅给砸了,指把厚的铁锅裂纹五六道,就没法熬粥、煮粽子了。其实,已经好几年不用了,那锅锈蚀着,又加上这碎裂,没有用了。袁店老街改造时,大铁锅就被移到了墙角。时间长了,里面长出了一棵槐树。树越长越高,高出了屋檐,高高地看着老街的变化。根越长越粗,竟翻出了锅沿,扎出了缝隙,瘤篱疙瘩着,把铁锅紧紧地抱住,锅与树一体,搬不动,移不走,成了袁店镇的一景!

有景就得有名儿:锅槐。

也有人称为郭槐,说是唐朝大将郭子仪来过袁店街,用此树拴过马,人称郭槐。瞎扯的。

依我说,赵槐。合适。

【1】概括第段赵家米铺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⑤⑥两段加点的两个笑笑的不同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文中划线部分的语言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另一版本删除了段,以瞎扯的为结尾。你认为哪种结尾更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写出了赵家米铺米香四溢(香味醇厚);引出小说主人公米铺赵老板;衬托赵老板品格端正、为人厚道。

【2】第一个 笑笑写出因赵老板受人尊敬而喜悦;也写出赵老板为人低调、随和。第二个笑笑写出赵老板不同于袁店人的从容、淡定;也体现了他的生活智慧。

【3】大量运用短句,语言富有节奏感。整句与散句结合,句式富于变化,行文自如。语言口语化,活泼、亲切、朴实。

【4】示例一:以瞎扯的结尾好。语言简约,戛然而止。给读者留出了更多思考想象的空间。感情强烈、直露,断然否定了槐树与郭子仪的关系。含蓄揭示文章主旨。批判了时人急功近利,热衷攀附,暗含对赵老板的勤奋、厚道、善良、大义、从容、智慧(能写出其中两点即可)的赞美。

示例二:原文结尾更好。情感表达更为直接,赞美之情更加明朗。与文章题目暗相呼应,突出小说主人公赵老板的品质。赵槐结尾,槐树上升为一种象征。象征赵老板身上那种勤奋、厚道、善良、大义、从容、智慧的精神。强调郭槐实为赵槐,否定了当代人的急功近利、热衷攀附,引发读者对时代的反思。

【解析】

【1】文段的作用可从三个角度去思考:一从内容本身所写。即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感情有哪些作用。二从上下文关联。即该语段在上下文起到了什么样的关联作用。三从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按照这个思路,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即可。

【2】理解词语的含义,一要结合词语所在的语句,二要需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第处笑笑:人们对他有份敬,讲说赵掌柜背米起家的故事,来激励自己和别人。对此,赵掌柜笑笑,在心里。这里的是因为受人敬重和钦佩,在心里突出了他低调的为人。第二处笑:对于如袁店河急水流淌的日子,赵掌柜也是笑笑。他有一句口头禅:急啥?再急,也得慢慢来。”“急啥?再急,也得慢慢来体现了他的从容和淡定,这也是他生活的智慧。这也是所蕴含的意义所在。

【3】本题考查语言特色,解答这类题目,一般从语段的用词、句式特点以及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就本题而言,画线语段多用短句,量时,吆喝,报数,语言简练朗朗上口,极富节奏感;且整散结合,句式富于变化;从语言风格上看,语句口语化,生动活泼,亲切朴实。

【4】本题考查情节设置的构思技巧。形式上是一道比较型试题,答题时可任选一个立意,如果赞同瞎扯的为结尾,就立足这一结尾对塑造形象、表达感情或主旨、表达效果等角度分析。从情感表达的角度,瞎扯的是对槐树与郭子仪有关的直接否定,情感强烈、直白;从主旨表达是角度,它批判了急功近利,热衷攀附的社会现象;在人物塑造上,暗写赵老板勤、善良、智慧的优秀品质;表达效果上,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如果赞同以依我说,赵槐。合适结尾,情感表达方面更加直接,赵槐,合适赞美之情更加明朗,形象塑造方面强调了赵老板勤奋、善良、智慧的优秀品质,也否定了当代人的急功近利、热衷攀附,引发读者对时代的反思。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砸 琴(节选)

张 炜

(1)琴棋书画,琴是摆在第一位的。琴是中国古琴,但延续到后来,各种琴都受人喜爱了。这里的人特别喜欢一种蟒皮制成的琴,因为它的声音仿佛来自海滩深处,听起来格外撩动人心。许多人听了,都觉得这声音有一种说不清的诱惑力。由于专门的乐器店少见这种琴,所以就要倚仗当地的制琴师傅。有名的师傅都是祖传的,他们个个身怀绝技,遵守传儿不传女的老规矩。爱琴的人不一定是弹琴的好手,他们只是爱,只是精于收藏而已。收藏是一种奇怪的嗜好,是一种癖,一旦迷上就很难改掉。

(2)那儿有一位有名的制琴师,出自他手的琴在方圆几百里都享有盛名。他会制作好几种琴,然而最有名的还是那种蟒皮琴。城镇的一户收藏世家存有一把上百年的古琴,一切保护良好,唯有蟒皮裂开了。无奈中也只有找这个制琴师傅重新镶造了。内行人都知道,一把琴的高下贵贱,最关键的就是这蟒皮的搭配与选择,更有制作功夫的粗精。凡艺术都倚仗灵感,制琴当然是门大艺术,而这门艺术的穴位就在琴体与蟒皮之间。收藏家因为爱琴,心思不用在别处,所以家里的经济营生一般,虽然不算家徒四壁,可也好不了多少。他好大年纪才娶了一个妻子,两年后生子,老年得子疼爱得不得了,平时他和妻子与孩子是须臾不能分离的。

(3)他的家住在城镇边缘,靠近一片林子,这里常常有一些野物跑出来玩儿,他与妻子从不伤害它们。有一天妻子正在家里灶上忙着,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就出门去了,她一时也没在意。不知过了多久,突然不远处传来了尖叫声,她一听是自己孩子的声音,就不顾一切冲了出去。原来孩子只戴了个红肚兜,这会儿蜷在一个草垛旁边,不远处就有两只豺狗模样的东西,它们一纵一纵地围着孩子跳,只是不敢近前。她拿起柴棒驱赶它们,到了跟前一看,只见一条不大的蟒蛇用身子围住了孩子,高高探起的头颅四处盯视,身上满是鲜血和伤痕。她吓得不敢喘气,定下魂来才知道是这条蟒蛇刚才与两只豺狗搏斗,救下了孩子的一条性命!她呼叫孩子时,那条蟒蛇就用嘴巴摩挲着孩子的腮,孩子很快就不哭了。这时蟒蛇才把身子放开,在一旁看着她把孩子抱起,缓缓地爬回了林子里。她最后一眼记住的,就是这条蟒蛇脖子处有一块金黄色的大斑。

(4)男人回来后听过了这场历险,特意去找过那条蟒蛇,但没有找到。这时他的宝贝古琴已经送到那个师傅手中许久了,对方回答说这种事急不得。大约又过去了一个月,制琴师傅终于把修复的古琴拿回来了。这一天算是一个重要日子,男人见了古琴就忘了一切,他洗了脸洗了手,又换了衣服才去接那把琴,就差没有焚香沐浴了。制琴师傅当即拨弄了那把琴,声音韵味真是好得不能再好了。这把价值千金的古琴就算重生了。

(5)师傅走后,妻子凑近了正在低头抚琴的丈夫,抬头端量了一下,突然大声喊叫起来。她说她认得这蟒皮上的斑纹,这肯定是那条蟒蛇的皮。她这一叫,男人脸都白了。他赶紧放了琴,然后出门追赶制琴师傅。

(6)他拦住那个人,开口就问蟒皮的来历。师傅说:要为这把古琴寻找合适的蟒皮就难了,所以才拖了这么久,家中贮存的所有原料都不合适,而自己又是个追求完美的人,这种琴需要配的是年纪合适的雌性蟒皮,还要有金环扣的,就是脖子上长了一种奇怪金斑的,这样的蟒皮会发出一种金声。师傅长叹,然后一脸欣慰说,他为了这把古琴不得不四处寻觅那种蟒皮,几次都想作罢,巧的是本城一个老猎人告诉他,说海边林子里就发现过这种蟒,于是他约了好几个猎人,徘徊在林子中数日才得手。

(7)男人一声不吭回去了。这时妻子已经把那把古琴归到了专门的屋子里,这里藏有几十把琴。男人脸上一点儿血色都没有,他对妻子点点头,然后抄起一把锤子就进了藏琴的屋子。

(8)他一口气砸毁了所有的古琴。

【1】简析第一自然段在小说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揣摩下面两句话蕴含的人物心理活动。

(1)男人回来后听过了这场历险,特意去找过那条蟒蛇,但没有找到。

(2)男人一声不吭回去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这篇小说的结尾艺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作者刻画制琴师”“收藏家这两个人物有什么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甲)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乙)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称:赞扬]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胁:以威力相迫]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情:真实的]也,非欲以窥[窥:伺机图谋]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璧于赵,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杀戮]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召有司图(案:拿出)

B.赵使者蔺相如(引:引导,带领)

C.入璧而秦弗予城,在秦(曲:委屈)

D.今使大王以璧故而其十五城(亡:失去)

2下列内容能分别体现蔺相如的“智”和“勇”的一项是

A.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B.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C.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D.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使舍人怀而逃之

3结合两组文字内容,下列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A.蔺相如知道秦王是不可能拿十五座城市和赵国交换和氏璧的,于是派人悄悄地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对蔺相如的这一做法,王世贞持否定态度。

B.蔺相如让秦王斋戒五日,并且在朝廷上设置九宾之礼,他以为秦王绝不会答应,没想到秦王竟然答应了。于是蔺相如骑虎难下,只得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C.王世贞认为,既然秦王已经“召有司案图”,而且也按蔺相如的要求“斋戒五日”,并“设九宾之礼”,那他应该会把十五座城市送给赵国的。

D.王世贞认为,为了得到一块璧,秦国如果失去十五,那是得不偿失的事;但如果不失去十五座城,又会失信于天下。所以秦王实际上是处于两难的境地。

4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璧于赵,而归直于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