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使用, 正确的两项是(

A.我们坐拥网络,信息信手拈来,把自己的问题发到微信朋友圈,几分钟就会有许多人给你支招。

B.导演对这部影片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记者们得不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一个个被蒙在五里雾中。

C.国庆长假期间的华山,游者甚众,大家都兴致勃勃,摩肩接踵,在陡峭的崖壁小路上奋力攀登。

D.李彦宏告诫跃跃欲试的年轻人:一定要有向前看两年的眼光,否则,你吃到的很可能是剩下的残羹冷炙

E.因为竞技要一次决定胜负,所以每个选手在登峰造极的比拼中,发挥必然难以稳定,会出现意外,造成遗憾。

【答案】BC

【解析】A项,信手拈来表示写作者资料掌握丰富,随手而出都很得当。此处不合语境,改用触手可及。B项,讳莫如深,指将事情隐瞒得很深,唯恐暴露。C项,摩肩接踵,肩挨着肩,脚跟着脚,形容人多拥挤。D项,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与前面的吃到……剩下的语义重复。E项,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技艺等达到最高境界,在这里与后面的发挥难稳定没有因果关联,可改为孤注一掷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孝谨闻。刘氏有疾,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乃上疏《陈情表》。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 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 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朝廷无援,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母刘氏,躬自抚养 躬自:亲自

B使吴,有才辩 数:多次

C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服阕:服丧期满

D.华 善: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密奉事孝谨闻 险衅,夙遭闵凶

B迁汉中太守 西入关见卫将军

C.刘氏有疾,涕泣侧息 有暇讲学忘疲

D.齐桓得管仲 常望内转,朝廷无援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密几岁大的时候就成了孤儿,是祖母刘氏把他抚养成人的,他曾拜谯周为师,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B.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C.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被迫到晋朝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

D.李密做温县县令时,讨厌下属官吏,因给人写信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而被上告,司隶因为他在温县做官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4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成现代汉语。

(1)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3)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题目】马小菊天空的天

马小菊从家里出来时,天还好好的,走到半路就下起了雨。马小菊没带雨具,豆大的雨点打在身上又冷又疼。她看看离药店不远了,就跑了起来,跑到药店,衣服湿了个透。这个夏天的雨格外多,像失恋女人的眼泪,落得很频繁。

咋这天来了?药店老板招呼马小菊。婆婆疼得紧。马小菊一边用她本就湿了的袖子擦拭脸上的雨水,一边回避着药店老板的眼睛。马小菊的婆婆有风湿病,一到雨天就疼得厉害。

向午真不是个东西,把家里的事都甩给你一个人,自个儿倒乐呵去了。药店老板说。向午是马小菊的男人,当包工头挣了钱后就很少回家了,别人说他有了外遇。

马小菊没理药店老板的茬,边说拿一盒膏药再拿一盒止疼片,边从温温的裤兜里往外掏钱。药店老板把找回的钱递给马小菊的时候说:昨天二凯去省城进货看见向午了,他和一个女的在街上走着。说完两眼盯着马小菊看,以为她会大骂向午一顿,可是马小菊似乎没什么反应,她先接过钱,然后像听别人家男人的事一样了一声。马小菊说:要是二凯再看见向午,就跟他说他娘病了,想他。

马小菊说完拿上装在塑料袋里的药就往外走。雨还在下着,马小菊不紧不慢地走在雨里,密密的雨点实实地打在她身上。刚才要不是药店老板提起向午,她还想在药店避避雨的,可是药店老板提起了向午,她就不能再呆下去了。

向午是马小菊的一块心痛。刚听说向午有外心的那会,马小菊的心都碎了。她整天哭整天骂,四处向人打听向午的行踪。她还去省城找了一趟,但偌大一座省城,要找一个人谈何容易,就像绣花针落门前草坡地了。马小菊找了三天三夜,没找到,就回来了。

马小菊回到家才知道,她不在家这几天,婆婆摔断了腿。马小菊好懊悔,如果不是自己离开家去找向午,婆婆就不会摔伤。马小菊抱着婆婆的伤腿,眼泪流得像筛子眼里落下的米。一些人笑话马小菊,说她管不住自己的男人,马小菊不去理。她觉得眼下没有比照顾婆婆更重要的事了,真的没有了。

马小菊揣着药走到家时雨停了,她心想:这雨,好像就是给我下的。

马小菊进了屋唤了几声娘,没人回应。马小菊以为婆婆睡着了,就去自己的房间换衣服。等她换完衣服来到婆婆房间一看,婆婆昏倒在地上,口里吐着白沫,手里却紧紧地攥着一张向午的照片。马小菊明白了,婆婆是为了找放在抽屉里的向午的照片才摔倒的。马小菊赶忙把婆婆送到了医院。医生说是脑溢血,要马小菊去交住院押金。马小菊的钱不够,就去银行取钱。

在去银行的路上,马小菊碰见了旺子媳妇。旺子媳妇追着撵着跟马小菊说:我在省城看到远处一个男人,好像是向午呢。马小菊说:你再看见向午,跟他说他娘病了,病得很重,让他赶快回来。旺子媳妇还想跟马小菊说些什么,马小菊却匆匆走了。

经过一夜的抢救,婆婆仍然昏迷不醒,医生说能否醒过来不好说。

马小菊说:怎么就不好说了呢?她想起别人曾给过她一个治疑难杂症的偏方,婆婆用了这个偏方也许会好起来。她就回到家找到那个偏方,按方子里写的,找了几味药,最后就差一味冬瓜皮。马小菊知道前院吴二婶家种了冬瓜,就去吴二婶家要冬瓜皮。

马小菊到吴二婶家还没开口说话,吴二婶就先和她说起了向午的事。吴二婶说:小菊,我去省城儿子家,看见向午和一个女人在逛街。马小菊说:吴二婶,你再见到向午,跟他说他娘病得很重,快不行了,让他赶快回来。

婆婆喝了马小菊熬的药,仍旧没有好,最后还是去了。

婆婆入土那天,又下了雨,很大的雨,雨声把马小菊的哭声给淹没了。

雨季快要过去的时候,向午回来了。向午一身落魄地回来了,他被人骗了个精光后回来了。

你还回来干啥?你娘不在了你还回来干啥呢?马小菊说着,眼泪像雨滴一样落了下来。可这时窗外的雨却停了,天空响晴响晴的。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面对丈夫的外遇,马小菊开始时大吵大闹,后来无动于衷,连回答别人时都是简单重复那儿句话,这一变化过程说明她对丈夫已经不抱希望。

B.作者注重在细微处写人,药店老板、旺子媳妇、吴二婶等人迫不及待地将向午的相关信息告诉马小菊,体现了善良的村民们对马小菊的同情和关心。

C.小说对向午这个人物着墨不多,但这个赚了钱就开始膨胀、迷失自我的农民形象具有典型性,隐含着作者对进城农民生活状态和价值追求的忧虑和反思。

D.小说有主次两条线索,主线是马小菊在家中照顾婆婆,次线是向午在城里出轨被骗;两条线索同时发展,最后随着向午落魄归家而相互交织。

E.小说结局虽然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但从小说情节的发展逻辑看,随着向午的回归,马小菊的命运出现了转机,她最终会原谅丈夫的过去。

【2】小说在刻画马小菊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答:

【3】小说中多次写到下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

【题目】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 王奎山

1982年我读大四。那年的春节,我领着徐美红一起回乡下过年。徐美红的爸爸当时是我们省财政厅厅长,一个厅长千金,能看上我这乡下娃,那是因为我有三篇论文上过学报。徐美红的到来,简直在我们那个村子里刮了一场十二级的台风。女人们孩子们都挤到我家的院子里来看稀奇,一时间,院子里热闹成了一锅粥。男人们到底矜持一些,远远地站在那里看、议论。父亲拿着香烟,满面春风地上前挨个儿给大家敬。大家也不客气,会吸的,当场点着吸了起来;不会的,就夹在耳朵上。

这是刚刚到家那天的事。此后的几天里,家里也是人来人往像赶集一样,没个冷清的时候。母亲高兴地说,咱家几十年都没有这样热闹过了。父亲点点头,说,那是哩,那是哩。

直到年三十下午了,家里才算清净下来。母亲麻利地剁好饺子馅,妹妹和好面,和父亲三个人包起饺子来。我和徐美红表示要帮忙,被母亲坚决地拒绝了。于是,我躺在厨房一角父亲平时睡觉的地铺上看书。徐美红也找了一本闲书,懒懒地靠在我的身上看。这中间,徐美红上了一趟厕所。黄昏时候,饺子包完了。妹妹说,憋死我了,就往厕所跑。一会儿妹妹就跑回来大惊小怪地喊,猪跑哪里去了?咱家的猪跑哪里去了?父亲母亲都慌了,忙着往厕所里看,厕所里空空如也,哪里还有猪的影子?我们这里,厕所和猪圈是在一起的。

突然,妹妹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大声说,俺嫂中间上厕所了,肯定是出来的时候忘记拴栅栏门了。这是极有可能的事。一到乡下,徐美红就暗中朝我抱怨,啥都好,就是解手太恐怖了,身边那么个失东西朝你虎视眈眈的,吓死人了。因此她匆忙离开时忘记拴栅栏门,以至于让猪跑了出去,这是极有可能的事。母亲忙给徐美红打圆场,批评妹妹说,你胡说个啥,你嫂出来咋会忘记拴栅栏门!徐美红也是个实心人,也不知道推卸责任,说,我忘记拴没拴栅栏门了。父亲宽厚地笑笑,说,我出去找找看,二百多斤重的大肥猪,还能丢了?说罢,父亲就出去找猪去了。跟着妹妹也说,反正没事,我也出去找找。

天黑透了,四周传来噼噼叭叭的鞭炮声。别人家都在过大年了,我们家却连灯都没有点,五口人有两口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奔波呢。

终于,父亲回来了。停了一会儿,妹妹也回来了。父亲把手一挥,朝母亲说,烧火吧,不能因为丢了一头猪,就连年也不过了,该咋过还咋过。父亲还特意朝我和徐美红笑笑,说,丢不了,一头二百多斤重大肥猪,往远处跑,它又跑不动,肯定就在附近,我明天再去找,保准找得到。

话是这样说,但一家人谁也无法轻松下来。特别是徐美红。因为整个事件极有可能是她的粗心大意而造成的,所以更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饺子吃了没几个,就丢下饭碗早早地上床歇息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就出去找猪了。然后,妹妹也出去了。母亲说,反正我在家也是闲着,我也出去,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这样,家里就剩下我和徐羡红两个人了,我想起母亲的话,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就征求徐美红的意见,要不我也出去找?徐美红说,谁不让你去了?你去吧,你想去哪儿去哪儿!我有些尴尬地笑笑,走过去拍了拍徐美红的脑袋,也出去找猪去了。在那样一种特定的情况下,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我只能选择一头猪。我希望徐美红能理解这一点。

一直找到中午,连根猪毛也没有找到。我垂头丧气地往回走。刚进村,就见妹妹远远地迎了上来。一看到妹妹脸上灿烂的笑容,我就知道猪找到了。果然,是父亲在附近的崔庄找到的。原来,头天下午猪跑到人家的包产地里吃麦苗,被人家赶到自家的猪圈里圈了起来。父亲给人家买了两盒烟,才把猪赶回来的。回到家里,父亲母亲脸上都是一脸的欢笑。

突然,妹妹发现了一个新情况,说,哎,我嫂哩?又问我,哥,我嫂不是跟你一块儿找猪去了吗?母亲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知道出大事了,像个孩子一样地哭了起来。母亲一哭,本来就是孩子的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父亲虽然没有哭,眼圈也红红的,对我说,我马上就去国营家借车子,你赶紧到新安店去。

新安店,是京广线上离我们家最近的一个火车站。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作品截取生活横断面,写我和徐美红回我老家过年丢猪找猪的小事,表现了城市与乡村在环境、观念、处理问题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差别。

B.徐美红之所以能看上我这乡下娃,并不是因为有什么爱情,而是因为她觉得在学报上发表过三篇论文的我有出息,和我结合有美好前途。

C.徐美红的到来在村子里所引起的强烈震动、不会吸烟的乡亲把我父亲敬的烟夹耳朵上、厕所和猪圈相连等细节描写,表现了乡村的愚昧。

D.年三十下午,母亲、妹妹、父亲包饺子,不让我和徐美红帮忙,丢猪后给徐美红打圆场,说明他们把来自大城市的徐美红看得格外尊贵。

E.丢猪以后,一家人陷入慌乱,赶紧去找猪,忽略了第一次上门的徐美红;一气之下,她离开我家,父亲赶紧借车子,让我到新安店去追她。

【2】身为厅长千金的徐美红来到乡村过年和离开乡村,分别引起了怎样的反应?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3】作品为什么以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为题?请简要分析。

答: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朱光潜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这两个字含义极广。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再比方街上有一个乞丐我只能见到他的蓬头垢面觉得他很讨厌你见他便发慈悲心给他一个铜子旁人见到他也许立刻发下宏愿要打翻社会制度。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好比喝茶渴汉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地细啜能领略其中风味。

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朱子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你姑且闭目一思索把这幅图画印在脑里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你的心界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

我这番话都是替两句人人知道的诗下注脚。这两句诗就是“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大约诗人的领略力比一般人都要大。近来看周启孟的《雨天的书》引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觉得这种情境真是幽美。你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中国诗人到这种境界的也很多“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像这一类描写静趣的诗唐人五言绝句中最多。你只要仔细玩味你便可以见到这个宇宙又有一种景象为你平时所未见到的。

静的修养不仅是可以使你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释迦牟尼在菩提树阴静坐而证道的故事你是知道的。古今许多伟大人物常能在仓皇扰乱中雍容应付事变丝毫不觉张皇就因为能镇静。现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你站在这潮流里自然也难免跟着旁人乱嚷。不过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你多在静中领略些趣味不特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们看着你也快慰些。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你对着有趣味的人你并不必多谈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

(选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

【1】第一段说“感受”的“含义极广”。请根据文意说明“含义极广”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下面是两个推论句但作者省略了推论的中间环节。请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分别补写出句中所省略的内容。

你的心界愈空灵 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

你的心界愈空灵 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3】比较第5段中的小林一茶的俳句与中国诗人的诗句指出它们在境界上有哪些相同点。

【4】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13为第一部分45为第二部分6为第三部分。请分别从每个部分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每处2个字)概括出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5】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1)从主题思想的角度赏析《谈静》

(2)从说明技巧的角度赏析《谈静》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甲)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乙)

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

B.越国以鄙远 鄙远:把远地当作边邑。

C.行李之往来 行李:使臣携带的各种物品。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那人,这里指秦伯。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B.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C.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D.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3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烛之武退秦师》节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B.春秋时期,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此后多以成语“秦晋之好”来形容两家联姻。

C.师,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之一,以二千五百人为师。在文学作品中,用来泛指军队。

D.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文中晋侯、秦伯分别代指晋文公、秦穆公。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以强凌弱。两国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但是秦、郑并无直接冲突,秦、晋分别驻扎两地

等情况,为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伏笔。

B.秦、晋貌合神离。两国虽是友好邻邦,但是晋国曾经答应将焦瑕二邑割让给秦国而未能实现,烛之武巧妙地利用了两国的矛盾,这是他智退秦师的关键。

C.佚之狐慧眼识人。他主动向郑伯推荐烛之武,尽管烛之武认为自己年事已高,才能低下,但是在郑伯的请求下还是奉命出使,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D.烛之武能言善辩。在他的劝说下,秦国撤走了围攻郑国的军队,而且派人帮助防守,将秦晋联盟巧妙瓦解,最后晋国也不得不退兵,郑国得以保全。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