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下列这首诗,回答问题。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达船声。

注:元九:元稹,白居易的挚友。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5个月前贬通州。

1这首诗前三句连用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意象。这样写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诗中第四句写逆风吹浪达船声有何用意?

【答案】1创设了黑夜中凄清的环境,思念中凄苦的心情,贬谪中凄凉的人生。2)明写江中狂风大浪,暗指险恶的政治风浪。

【解析1诗句中三用字。诗人以这个灯字作为一根穿起一串明珠的彩线,在节律上形成一句紧连一句的效果,使感情层层加深:掌灯夜读,足见思念之切;读至灯残,说明思念之久;灭灯暗坐,表明思念之深之苦。音节蝉连,委婉曲折,如金蛇盘旋而下, 加强了表达的力量。2回答此题,注意联系诗作主旨及写作背景,白居易写这首诗的时候,元被贬通州(今四川达县一带),白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结合诗句逆风吹浪打船声一句加以分析,这是一首读元稹诗而怀念其人之作,作于贬谪江州途中。从全诗字面看,皆为写读元九诗情形,究其主旨,自然是读其诗忆其人。然而,联系二人当时同遭贬逐的身世,言外显然更有深慨。读完诗,天已快亮,犹自灭灯暗坐,必然想到造成二人同贬的原因,奸佞当道,朝政日非,情感自难平复,此时孤舟飘荡,逆风吹浪,既是凄惶之实境,又是内心之外化,更有象征政治风浪意味。在这样一幅立体图画中,诗人融公义私情于一炉,情感容量至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功不成于周,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与之矣。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楚买生鹿。楚生鹿当一而八万。管子即令桓公与民通轻重,藏谷十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田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干斤也。则是楚不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修谷。桓公曰:诺。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2】之南,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3】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而卖之。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什倍以上。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齐修械器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买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漕粟千赵。赵籴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粜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燕、代、秦、赵即引其使而归。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令左司马伯公白徒而铸钱于庄山 将:率领

B.至而金千斤也 什:十倍

C.楚不于民而财用足也 赋:给予

D.衡山之民释其 本:农耕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使人楚买生鹿 载粟而

B.人民习战斗之道 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

C.楚王自得而求谷 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D.今齐其重宝贵买吾群害 生鹿藏钱五倍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藏谷十之六

把十分之六的粮食储藏起来

B.天且以齐私楚也

上天将用齐国(的金钱)惠及楚国

C.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衡山兵器的价格一定翻倍

D.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燕、代、秦就带领衡山的使节回国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楚民即释其耕农畋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下面每个人物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用来评价人物在文中的表现。

桓公 管子 衡山之君

【6】本文讲述了管子运用谋略的故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