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西南商道的嬗变:从南方丝绸之路到茶马古道

杜韵红

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与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日用器皿等,在横断山的高山深谷间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趋繁盛,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现在的人们对于西南早期商道的开通时间已难以考证,然而从中外资科中不难查阅到相关记载。英国人哈维的《缅甸史》、霍尔的《东南亚史》等著作中谈到,公元前二世纪以来,中国经缅甸的商业通道有:循伊洛瓦底江为一道,循萨尔温江为一道,尚有一道循亲敦江经曼尼坡至阿富汗。商人以中国丝绸等名产换取缅甸的翡翠、木棉,印度的犀角、象牙和欧洲的黄金等珍品。学者方国瑜据战国楚墓出土的料珠两件推断,此类物品应是从道由印度传来,古道最迟于公元前4世纪已开通。南方这些早期的商道,主要以丝绸贸易居多,因此,学界习惯称之为南方丝绸之路。当然,南方丝绸之路不只是一条运输丝绸的商贸通道。

晚期,南方的商道则更多以茶叶、马匹等贸易为主。在民间,茶马互市雏形约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唐代形成了特定规则,互市的情形也多见于史书记载。唐宋时期,喝茶之风日盛,茶叶也逐渐进入藏区及周边地区人们的生活。因康藏属高寒地区,平均海拔在三四千米以上,人体需要摄入大量高脂食物以补充热量,藏民主要以糌粑、奶类、酥油、牛羊内为主食,蔬菜极少,肉食的消化成了很大的问题,且糌粑性燥热。而茶叶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茶叶既解油腻,又防止燥热,在长期的生活中,藏民形成了喝酥油茶的习俗。

宋初沿边州郡市马成为定制,大规模的茶马交易形成,西北藏族地区成为宋朝马源的主要基地,北宋前期先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各置榷茶司、买马司,后合为茶马司,其后又在成都设都大提举茶马司。元代时,官府废止了宋代实行的茶马治边政策。到明代,茶马政策又得以恢复,朝廷在西南、西北大量设置官营茶马司,朱元璋曾立法令禁止私茶出境。到了明朝后期,私茶贸易大量增加,禁令越多走私越甚,利益也越大,茶马互市也达到了极为繁盛的时期。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中写道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球”“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足见督时马交易市场的兴旺与繁荣。

清初,为大量扩充战马的需要和获得茶马交易带来的巨额税收,清政府推出了严苛的贸易管控措拖,茶马司推行茶引制,并在相关政策上进行了重大改革。正十三年,朝廷在云南实行云南茶法:朝延准许在云南每年发茶引三千,每购茶一百斤。而且规定交易之茶需为国饼状,每个圆饼重七两,七个圆饼为一筒,每筒四十九两,每筒征税银一分,每张茶引可买三十二筒答,上税银三钱二分,这些永为定制。茶法实行后,收税、过关检查较为方便,统计茶的重量只用数数即可。不接定数量做饼茶的茶商、茶农会受到严格惩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南早期商道的开通时间已难以考证,但根据战国楚基的考证结果推断,最迟不应晚于公元前四世纪。

B.西南早期商道主要是用丝绸来换取缅甸、印度和欧洲等地区的物品,所以学界称它为“南方丝绸之路”。

C.西南早期商道的贸易中缅甸是必经之道,它是三条主要贸易路线的中转站,贸易地区最远可以达到阿富汗。

D.西南商道晚期主要贸易品是茶叶和马匹,所以又被称为“茶马古道”,民间的茶马互市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初具形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茶马古道的贸易区域主要在藏区和川、滇地区,历史上它繁荣的原因有经济方面的,也有战争方面的。

B.茶马古道的形成有地理方面的原因,康藏高寒地区对茶叶的需求可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西北藏区马源充足可以提供内地需要。

C.茶马贸易不限于西南的茶马古道,朝延设置茶马司兼及西北地区,茶马司设置的目的主要有规范贸易、控制走私、扩充战马和征收贸易税收等。

D.茶马贸易制度应便利贸易和便于管控,清代的“茶引制”就是范例,推行之后就成“定制”;“引”是官府发给茶商用来量化贸易额和税额的贸易凭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茶马古道经历了从民间贸易到官府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从自由贸易到用法令制度管理贸易的过程。

B.从早期的丝绸之路到茶马古道,贸易的区域从印度和阿富汗等国家到康藏等地区,范围在逐渐缩小,这跟丝绸和茶叶适用地域的范围大小有关。

C.元代废止宋代的茶马治边政策,只能说明这种政策不再实行,并不能说明是因为当时民间的茶马贸易已经绝违才取消的。

D.茶马古道的贸易品不限于茶和马,这些商品的交换不但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文化的交融,例如饮茶习俗和藏区文化结合就形成了地域特色文化。

【答案】

【1】C

【2】D

【】3B

【解析】

【1】以偏概全,第二段是举《缅甸史》和《东南亚史》作为依据来推断西南早期商道的开通时间的。《缅甸史》等书中内容作为个例不能证实西南早期商道必须通过缅甸,也不能证实最远只到阿富汗。

【2】张冠李戴,成为定制的是雍正时期云南茶法中的茶引制,清代茶马司的茶引制曾在相关政策上进行过重大改革

【3】强加因果,范围的缩小因素很多,并不能表明印度等国家不需要茶叶,康藏地区不需要丝绸。贸易区域范围在缩小也缺乏依据,丝绸和茶叶是主要贸易品,文中列举的是主要贸易区域,但其他贸易品可能遍及各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西美学比较

彭吉象

人类都在追求真善美,但是,中国的美学和中国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善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的美学和西方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真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正因为如此,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大的不同。以西方话剧和中国戏曲中的悲剧为例,西方的悲剧可以说是彻底的悲剧,一悲到底,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到最后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中国的戏曲不是没有悲剧,但它一定要有一个光明的结局,或者称为大团圆的结局,一定要让战胜,这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美与善的统一。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表现、抒情、言志,而西方美学强调的是再现、模仿、写实。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中国的艺术注重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如中国绘画更多地强调表现,不注重焦点透视,而是注重散点透视;西方绘画却强调再现、模仿和写实,非常注重焦点透视。为什么会这样?区别的原因在哪里呢 ?我觉得除了两种文化不同以外,还有一个就是两种文学的源头不一样。中国文学史是从《诗经》《楚辞》开始的。《诗经》大部分在黄河流域,而《楚辞》是在长江流域。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是抒情诗歌。抒情诗歌就是要表现、抒情和言志。所以中国文学艺术的源头是抒情文学,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中国艺术强调抒情的特点。西方文学公认的源头是《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荷马史诗》是史诗,是在讲故事,而且故事非常精彩。还有古希腊的戏剧也很有名。我们可以发现,《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叙事文学一定要再现、模仿、写实,和我们抒情文学的表现形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两种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造就了中西方美学与艺术各自的特色。不过,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民族文化的不同。中国文化的特色是什么?答案众说不一,如果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文化的话,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季羡林先生和汤一介先生都曾经说过,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最精髓的地方,天人合一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西方文化从古到今都是二元论,最早是上帝和人,文艺复兴以后,变成了人和自然二元对立。因此,文艺复兴以后,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非常快。二元论就是强调主客分立,人要不断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我们现在用的自然科学包括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天文学都是从西方传过来的。现在进入21世纪了,西方文化潜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人一味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后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甚至是科学家,要求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精华,他们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东西是可以借鉴的,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就中西文化来说,很难说哪个优哪个劣,应该说是互相取长补短。归根到底,中西方美学的不同是由于两种文化的不同造成的。

(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美学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西方美学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两者都追求美,但中国追求的是美和善的统一,西方追求的是美和真的统一。

B.中西方悲剧的结局大不相同,西方悲剧一悲到底,台上主要人物几乎全都死去,如《哈姆莱特》,而中国悲剧的结尾总有光明,如《窦娥冤》。

C.中西方对美学的追求不同,所以其绘画的注重点也不同,中国绘画强调表现,注重的是散点透视,而西方绘画则强调再现,注重的是焦点透视。

D.中国文学强调抒情,其源头之一《诗经》中的诗歌基本上都是抒情诗。西方文学重视叙事,其文学源头《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文学源头的《诗经》和《楚辞》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即都是抒情文学,尽管它们产自不同区域,分别代表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

B.中西方美学与艺术之所以特色迥异,一方面是因为它们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另一方面是因为中西方民族文化不同,而后者是最根本的。

C.人一味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终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是进入21世纪之后西方文化弊端的主要表现,而且这弊端愈加明显。

D.中国文化不强调征服自然,而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这虽然造成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落后,却为当今的世界发展指明了方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季羡林、汤一介都曾经以天人合一来概括中国文化,这四个字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对中国文化的最精练的概括。

B.西方文化自古至今都是二元论,只不过由于时代的不同,二元论的内涵也有所不同。最初的二元是指上帝和人,文艺复兴后是指人与自然。

C.西方文化强调主客分立,此传统让西方人不断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这使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很快。

D.中西方文化并无孰优孰劣之分,因为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甚至科学家,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他们希望从中吸收精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