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我国人口数量和地区分布变化”专题的研究活动。下面是他们搜集到我国近两 千年来人口总数量和地区分布变化的数据。据此回答问 题:(11分)
材料一 我国近两千年来人口总量变化表
年份 | 人口(万) | 年份 | 人口(万) |
2 | 6 500 | 1110 | 12 000 |
25 | 4 000 | 1275 | 7 000 |
180 | 7 000 | 1350 | 10 000 |
220 | 2 500 | 1370 | 8 000 |
510 | 5 200 | 1570 | 15 000 |
608 | 6 000 | 1645 | 8 000 |
620 | 3 500 | 1852 | 44 000 |
750 | 9 000 | 1911 | 42 000 |
760 | 7 000 | 1949 | 55 000 |
980 | 6 000 | 2005 | 133 783 |
(1)巨大的周期性波动;人口总数量不断增长(2分) (2)C(2分) (3)三长江中下游平原(2分)
(4)特点:人口主要高度集中在中原地区。 问题:中原地区人口过度稠密,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黄河流域的森林等植被遭到大量破坏.毁林开荒,水土流失逐步加重。(5分)
解析:
第(1)题,人口总量的变化规律,一是总量的增长,二是在此过程中部分时段的减少。第(2)题.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及医疗条件的改善等.使得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第(3)题.北方地区所占人口比重的明显突变减少.第一次是在140年,第二次是在1102年.第三次是在1620年.共三次。第(4)题,北方人口主要是集中分布在中原地区。人口的过于集中分布及不断增长,使得荒地、林地、草地等不断被开垦为耕地.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本地区“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的演变”开展了大量实地调查工作。研究发现:一个地区土地资源的开发首先是在平原、河川地区,一般来讲,只有当人口增长到某一临界值,平原土地资源不足时,才开始向坡地、丘陵、山区发展。下列是他们调查的一些资料数据。分析这些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表1六百余年来本地区人口与耕地的发展状况
时间(年) | 人口(104人) | 耕地(104hm2) | 人均耕地(hm2/人) |
1368 | 6.693 | 4.151 | 0.62 |
1403 | 6.661 | 4.245 | 0.637 |
1465 | 9.497 | 4.245 | 0.447 |
1736 | 21.599 | 7.481 | 0.346 |
1875 | 32.724 | 17.25 | 0.527 |
1911 | 29.157 | 18.466 | 0.633 |
1983 | 49.86 | 20.36 | 0.408 |
1996 | 54.63 | 22.07 | 0.4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