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

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C.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D.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

【答案】

【1】D

【2】C

【3】B

【解析】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A项范围扩大,原文是一些非政府组织,遗漏了一些;B项说法绝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国内公平,不只是单一的限制排放。C项对象错误学#科网,不只为后代设定义务,也要为自己设定义务。D项是总括了二三段的内容得出的正确结论。

对照原文,内查语意。精读相应文字,查找区位的相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有意思上的差别,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对象、数量、范围、先后顺序等。

【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本题重在比对词语:命题者在没置选项时是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两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题干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B项关系错误,不仅是需求可以得到保证,还有义务需要分担。

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每一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A black and white kitten with a broken back lay on animal doctor Betsy Knenon's examination table. A regular customer had rushed him to her office after his pet dog brought the cat home in his mouth. The dog's owner was horrified, believing that his pet had caused the cat's injuries. But Kennon found no teeth marks or bite wounds, which showed that the dog had probably saved, not harmed, the kitten.

In Kennon’s opinion, however, the cat was a hopeless case. Many doctors would have put down such a badly hurt animal. But she couldn’t be so cruel. The kitten’s bright eyes and sad face had won her over. There was no way of finding his owner, so Kennon, a single woman aged 56, decided to keep him.

She gave him a round of shots and fed him food mixed with medicines. He couldn’t move his back legs but soon started pulling himself forward with his front legs. The doctor named him Scooter and contacted a company that makes carts for disabled animals. Scooter took to his new wheels like a natural. In no time he was able to move freely, if somewhat awkwardly, around Kennon’s office, home and even her backyard. The sight of the determined Scooter was uplifting and amusing in equal measure and Kennon had to smile each time the cat entered the room.

Kennon was convinced that her kitten could share his high spirits with others. So she took Scooter to the local hospital to see if he could help the patients. His first patient was an elderly woman who’d had a stroke and hadn’t spoken to anyone for two days. Scooter jumped out of Kennon’s arms and onto the bed, rolled over to the patient, and lay gently near her cheek, purring softly. The woman looked at Scooter. “Kitty,” she murmured as she began to talk to him. Amazed, Kennon turned to the doctor--- and saw that she was in tears. The cat had engineered a small miracle.

Today Scooter spends about ten hours a month working with patients who are recovering from strokes and injuries. Again and again, Kennon watches as her cat provides hope and comfort. As one patient who’d lost her leg in a car accident said, “If he can do it, so can I.”

【1】 From Paragraph 1, we know that ___________.

A. the dog’s owner was a stranger to Kennon

B. the cat had several bite marks on its body

C. the dog was extremely cruel to the cat

D. who actually injured the cat was unknown

【2】 The underlined phrase “put down” in Paragraph 2 most probably means___________.

A. hurt

B. killed

C. refused

D. replaced

【3】 Why did Kennon decide to keep the cat?

A. She wanted a companion.

B. The cat’s owner abandoned him.

C. She liked the cat.

D. The cat was hopeless.

【4】 How did Kennon help the cat move around?

A. By curing his broken back.

B. By getting him a special cart.

C. By feeding him medicines.

D. By exercising him in her backyard.

【5】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at is the main reason that the cat works miracle?

A. He is able to inspire others.

B. Patients feel sympathy for him.

C. People are amused by his appearance.

D.He has the ability to cure the ill.

【题目】(广东省深圳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我读《时间简史》[注]

毕飞宇

《时间简史》这本书我读过许多遍,没有一次有收获。每一次读《时间简史》我都觉得自己是在旅游,在西藏,或者在新疆。窗外就是雪山,雪峰皑皑,陡峭,圣洁,离我非常远。我清楚地知道,我这辈子都不可能登上去。但是,浪漫一点说,我为什么一定要登上去呢?再浪漫一点说,隔着窗户,远远地望着它们在那儿,这不是很好么?

和霍金相比,爱因斯坦更像一个小说家。我喜欢他。在普林斯顿,爱因斯坦这样给年轻的大学生解释了相对论——一列火车,无论它有多快,它都追不上光的速度。因为火车越快,它自身的质量就越大,阻力也越大。当我在一本书里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高兴得不知所以,就差抓耳挠腮了。我居然听懂相对论了。理性一点说,爱因斯坦的这番话谁都能听得懂。我只能说,在爱因斯坦用火车这个意象去描绘相对论的时候,他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

毕加索有一个特殊的喜好,他爱读爱因斯坦。毕加索说:当我读爱因斯坦写的一本物理书时,我啥也没弄明白,不过没关系,它让我明白了别的东西。毕加索说得多好啊,如果你喜欢读爱因斯坦,你会明白别的东西。事实上,阅读最大的魅力就在这里——我是乞丐,我向你索取一碗米饭,你给了我一张笑脸或一张电影票,你是仁慈的,慷慨的。我接受你的笑,接受你的票,并向你鞠躬致谢。

爱因斯坦告诉我们,空间时间并不是一个平面,它是有弧度的,弯曲的。他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时间空间其实就是一张阿拉伯飞毯,我们就生活在四只角都翘起来的那个飞毯里头。我要说,人类所有的快乐与悲伤都与时间和空间的限度有关。我要住更大的房子,我要开更快的汽车,我要活更长的寿命。是的,人们都渴望自己在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维度上获得更大的份额。

顾拜旦是了不起的,是他建立了现代奥林匹克。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在本质上其实就是两条:第一,争夺更多的空间;第二,用最短的时间去争夺最大的空间。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伟大之处就在这里,它不是灭绝贪婪,而是给贪婪以出路,也就是制定游戏的规则。于是,贪婪体面了,贪婪文明了,贪婪带上了观赏性。最关键的是,现代奥林匹克有效地规避了贪婪所带来的流血、阴谋、禁锢和杀戮。它甚至可以让争夺的双方变成永恒的朋友。

在我还是一个乡村儿童的时候,家里一贫如洗。可是,我母亲却有一块瑞士手表,方圆几十里之内唯一的手表。我崇拜我的母亲。任何人,只要他想知道时间,得到的建议只能是这样的:去找陈老师。那时我以为,时间是手表内部的一个存在。等我可以和母亲对话的时候,母亲却告诉我,手表的内部并没有意义,就是零件,最重要的是玻璃罩着的那个表面。长针转一圈等于一分钟,短针走一格等于五分钟。我母亲的时间教育是有效的,我知道了,时间其实不是时间,它是空间。它被分成许多。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什么时间,所谓的时间,就是被一巴掌拍扁了的汤圆。

我人生的第一次误机是在香港机场。那是上个世纪的90年代。香港机场的候机大厅里有一块特殊的表,非常大。那块透明的大表是由无数的齿轮构成的,每一个齿轮都是一颗光芒四射的太阳。我终于发现了,时间其实是一根绵软的面条,它在齿轮的切点上,由这一个齿轮交递给下一个齿轮。它是有起点的,当然也有它的终点。我像一个白痴,傻乎乎的,就这样站在透明的机芯面前。我无法形容内心的喜悦,为此错过了我的航班。这是多么吊诡的一件事:表是告诉我们时间的,我一直在看,偏偏把时间忘了。是的,我从头到尾都在阅读那块硕大的手表,最终得到的却是别的

回到《时间简史》。我不知道别人是如何阅读《时间简史》的,我读得极其慢,有时候,为了一页,我会耗费几十分钟。我知道,这样的阅读不可能有所收获,但是,它依然是必需的。难度会带来特殊的快感,这快感首先是一种调动,你被调动起来了。一个人所谓的精神历练,也一定和难度阅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没有经历过难度阅读的人,很难得到别的快乐。

[注]《时间简史》: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的作品,介绍了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以及时间、宇宙的起源等宇宙学。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以雪山的美丽、圣洁来形容《时间简史》的魅力,以雪山的遥远、不可攀登来表明作者因无法理解此书而沮丧的心情。

B.相比霍金,作者更喜欢爱因斯坦,因为爱因斯坦既能像小说家一样通俗生动地讲述,又能像诗人一样借形象来传达深意。

C.文中引述他人观点、描写个人感悟与经历的大量文字,看似与题目无关,其实都属于对《时间简史》一书的阐释与补充。

D.结尾回到《时间简史》一句,点题并照应开头,还包含了言外之意:作者在回到之前已经历过遥远的精神漫游。

2作者对时间的认识先后经历了哪些变化?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

3既然这样的阅读不可能有所收获,为什么作者坚持认为它依然是必需的?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