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近视眼的缺陷”.他们用蜡烛代表眼睛观察的物体,用凸透镜代表眼球的晶状体,用光屏代表视网膜.为判断近视眼不戴眼镜时物体成的像在视网膜前还是视网膜后,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不给凸透镜戴眼镜,让烛焰在光屏上成像,然后给凸透镜戴上眼镜,移动光屏,再次让烛焰在光屏上成像,比较两次像距的大小.实验时,要注意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 这样做的目的是 . 下表是小明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
实验序号 | 物距u/cm | 不戴眼镜的像距 | 戴眼镜的像距v2/cm | 像的性质 |
1 | 45.0 | 12.5 | 13.8 | 倒立缩小 |
2 | 40.0 | 13.5 | 14.2 | 倒立缩小 |
3 | 30.0 | 15.0 | 16.0 | 倒立缩小 |
4 | 15.0 | 30.0 | 35.6 | 倒立放大 |
小组同学通过分析认为,第次数据是无效的,原因是 .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发现,v1(>/=/<)v2 , 所以近视眼镜的作用是使像(远离/靠近)晶状体.那么近视眼不戴眼镜时,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后)方.
小华进一步思考后提出另一实验方案:
先给凸透镜戴上眼镜,让烛焰在光屏上成像,然后取下眼镜,再让烛焰在光屏上成像,比较两次像距的大小.
你认为小华的实验方案(可行/不可行).
【答案】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4;眼睛不可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远离;前;可行
【解析】解:(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实验的要求,必须让三者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且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使其成像在光屏的中心;(2)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第4次数据是无效的,因为眼睛不可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发现,v1<v2 , 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像远离晶状体,故近视眼不戴眼镜时,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根据近视眼镜的发散作用,使像呈在视网膜上;(3)为进一步判断近视眼不戴眼镜时物体成的像在视网膜前还是视网膜后,先给凸透镜戴上眼镜,让烛焰在光屏上成像,然后取下眼镜,再让烛焰在光屏上成像,比较两次像距的大小,此方案可行. 所以答案是: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4;眼睛不可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远离;前;可行.
【考点精析】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巧记凸透镜成像的区分:物近像远像变大,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总是倒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