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平铺一张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直到蜡烛B好像被点燃(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白纸上记下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
(1)你认为本实验应选择较_____(选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2)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_____.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4)多次实验后,再移动蜡烛B时,总不能观察到蜡烛B被“点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
【答案】薄 相等 不能 蜡烛A烧短了
【解析】
第一空.由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反射而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故应选用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第二空.根据题意知道,没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与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的像能完全重合,说明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
第三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是不能成在光屏上的,所以,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此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
第四空.由于实验中蜡烛A是点燃的,而蜡烛B是未点燃的,故多次实验后,蜡烛A烧短了,不在与B完全相同,所以,再移动蜡烛B时,就不能观察到蜡烛B被“点燃”了。
【题目】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根据浸入水中的铁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浸入水中 的木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的现象,猜想物块的密度可能会对它进入水中后的最终状态有影响。 他们用若干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实心物块和足够的水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 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物块 | A | B | C | D | E | F |
物块的密度(千克/米3) | ||||||
实验现象 |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或 2 或 3 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初步结论是:当_________时,物 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浸入水中的实心 物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
(3) 分 析 比 较 实 验 序 号 4 和 5 和 6 的 数 据 、 现 象 及 相 关 条 件 可 得 出 的 初 步 结 论 是_________。
(4)小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数据有限,得到的初步结论未必足以使人信服,应该用到更多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于是他决定进一步研究密度范围在_________千克/米3的实心物体浸入水中后的最终状态,为上述结论提供有力的证据。
【题目】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
(1)小明连接的电路如图甲所示,则他闭合开关后观察到_____表无示数,另一电表有示数.如果只需改动一根导线,即可使连线正确.请在接错的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接法.
(________)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但在移动变阻器滑片P时,两电表示数突然都变为零,则电路故障可能为_____.
(3)排除故障后,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①移动变阻器滑片P测得多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的坐标纸上作出I-U图像;
(________)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电压表示数/V | 1.0 | 1.5 | 2.0 | 2.5 | 3.0 |
电流表示数/A | 0.12 | 0.18 | 0.24 | 0.30 | 0.36 |
②在交流与讨论时发现,各小组作出的图像虽然都正确,但在相同的坐标纸上有些小组的图像却明显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_____.
(4)在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小明将电源电压调到为9V(保持不变)、用5个不同的定值电阻进行探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第2次的实验数据被遮挡.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电阻/Ω | 50 | 25 | 20 | 15 | |
电流/A | 0.12 | 0.2 | 0.3 | 0.4 |
①分析数据归纳结论时,小华指出小明第3次实验测得的数据有问题,请说明小华是如何判断出这次实验数据有问题的?答:_____
②小明反思产生的原因,回忆是第2次测量后将R0的阻值变换为25Ω时,未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就读取了电流表的示数而造成的.请指出小明第2次实验时所用的定值电阻的阻值是_____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