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电路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3V保持不变.调节电阻箱R1和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读出了第一组数据,然后他不再调节滑片,仅改变电阻箱R1的阻值,读得另外两级数据,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能得到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因为R1的阻值越大时通过的电流越小
B. 不能得到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因为他改变R1的阻值了
C. 可以计算出三次实验中R2连入电路的阻值为12Ω
D. 分析R2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可以得到R2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的结论
【答案】D
【解析】由表格数据知道,当R=3Ω时,I=0.5A,则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U =IR=0.5A×3Ω=1.5V;当R′=6Ω时,I′=0.33A,则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U′=I′R′=0.33A×6Ω=1.98V,显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发生了变化,即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不成反比,故A错误;根据题意知道,不能得到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是因为改变R1的阻值,没有移动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没有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故B错误;根据题意知道,他不再调节滑片,仅改变电阻箱R1的阻值,所以当R=3Ω时,I=0.5A,则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U =IR=0.5A×3Ω=1.5V,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是U2=3V-1.5V=1.5V,因为串联电路的电流相等,所以接入电路的电阻R2=1.5V/0.5A=3Ω,即三次实验中R2连入电路的阻值为3Ω,故C错误;因为R2接入电路的电阻不变,所以有R=U/I=定值,即可得出R2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的结论,故D正确,故选D。
【题目】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驾驶员从发现前方道路有异常情况到立即刹车制动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汽车通过的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下面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速度/km·h-1 | 40 | 50 | 60 | 80 |
反应距离/m | 7 | 9 | 11 | 15 |
制动距离/m | 8 | 13 | 20 | 34 |
仔细分析了表格后,小明开始进行下列计算和推断:
(1)此司机各次的反应时间大致相同,约为多少秒____?
(2)当速度为100km/h时,反应距离为___米.
(3)小明仔细考察了车速与制动距离间的关系,发现了其中的规律:车速增为原来的两倍时,制动距离是原来的___倍;并推断出速度为100km/h时,制动距离大约应为____m;为保证安全,它与前一辆车的间距最好控制在____m以上。
(4)如果司机醉酒驾驶,则会导致____距离变大。(选填“反应”或“制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