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人们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自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后,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在用一束带正电、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1)卢瑟福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类似行星绕日的核式结构模型,如图(b)所示,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______)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2)原子结构的行星绕日模型,原子核位于原子的__________,虽然占有的体积很__________,但它几乎占据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3)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卢瑟福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些被反弹回来的α粒子是因为撞击到质量较大的某种粒子而返回的,这种粒子最可能的是(______)
A.核外电子 B.原子核 C.原子核或核外电子 D.夸克
【答案】A 中心 小 B
【解析】
(1)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丁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这一研究过程就是建立模型的过程;(2)原子核的行星模型中,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虽然占有的体积很小,但它几乎占据了原子的全部质量;(3)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遇到了体积小、质量很大的东西,即原子核体积小,但质量很大。
【题目】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
(1)让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B上可看到光线沿OF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光线EO和OF的轨迹,则EO与垂直镜面的直线ON的夹角i是选填_____。(“入射角”成“反射角”)
(2)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序号 | ∠i | ∠r |
1 | 30° | 30° |
2 | 45° | 45° |
3 | 50° | 50° |
分析数据可得:反射角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变大时,光线OF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直线ON。
(3)以直线ON为轴线。把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B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F,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_____(选填“同一”或“不同”)平面内。
(4)实验中,从教室各个方向都能观察到粗糙纸板表面反射的光线,这种反射属于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