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小佳同学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所用实验器材完好,电源电压为1.5伏的整数倍,小灯标有“2.5V”字样,两个滑动变阻器分别标有“10Ω 2A”、“20Ω 2A”字样.小佳同学正确连接电路,实验步骤正确,闭合电键时,小灯亮度较暗,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图(a)、(b)所示.
①闭合电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伏,理由是______.
②请通过计算判断电源电压及实验中所用滑动变阻器的规格._______
③他移动滑片继续实验,当小灯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c)所示,估计小灯的额定功率在0.6~0.9瓦之间,求小灯的额定功率.__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7伏 闭合电键时,小灯亮度较暗,U灯<2.5伏 20Ω 2A 0.75瓦
【解析】
①测小灯泡的电功率时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是电流,
由题知,小佳同学正确连接电路,实验步骤正确,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所以电压表应使用0-3V量程,分度值0.1V,由图b知,电压表的示数为1.7V;理由:根据小灯泡的额定电压2.5V,电压表选择0-3V量程.小灯泡较暗,电压表的示数达不到其额定电压小于2.5V,所以灯才暗.
②闭合电键时,小灯亮度较暗,此时变阻器连入阻值为其最大值,由图a知,电流表使用0-0.6A量程,分度值0.02A,示数为0.14A;
若使用最大阻值为10Ω的变阻器,由欧姆定律可得,此时变阻器两端电压U滑=IR滑=0.14A×10Ω=1.4V,则电源电压U=UL+U滑=1.7V+1.4V=3.1V,而电源电压为1.5伏的整数倍,所以电源电压为3.1V不合题意,故不是使用“10Ω 2A”而是“20Ω 2A”的变阻器;
使用最大阻值为20Ω变阻器,由欧姆定律可得,此时变阻器两端电压U滑=IR滑=0.14A×20Ω=2.8V,则电源电压U=UL+U滑=1.7V+2.8V=4.5V,故“20Ω 2A”的变阻器;符合题意;
③当灯泡两端电压等于其额定电压2.5V时,灯泡正常发光,由图c知,此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3A,所以灯泡的额定功率:P=UI=2.5V×0.3A=0.75W.
【题目】小林同学在学习了电阻知识后,刚好看到“中国天才少年曹原用实验揭开超导的奥秘,破解了困扰物理学界百年的世界难题!”的报道,于是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知道了“超导体”是指在某一温度下电阻为零的导体,某些导体有电阻,通电时会发热;而超导体的电阻为零,通电时不会发热。
为了研究某些导体的电阻大小与温度的关系,用如图所示的灯泡中的灯丝(钨丝)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物理量 | 1 | 2 | 3 | 4 | 5 | 6 | 7 |
电阻R(Ω) | 35.6 | 31.5 | 26.3 | 23.2 | 15.1 | 9.5 | 3.8 |
实测灯丝温度t(℃) | 1985.7 | 1698.8 | 1200.7 | 900.8 | 400.5 | 205.8 | 12.5 |
①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初步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②根据表中数据可进一步提出的猜测(推理):当某些导体的温度降到一定温度时,某些导体的电阻可能接近______欧。
③这种导体的研究及推广应用的意义是_________。
【题目】下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止确的是
物质 | 水 | 煤油 | 冰 | 铝 | 铜 |
比热容/( J˙kg-1˙℃-1) | 4.2×103 | 2.1×103 | 2. l×l03 | 0.88×103 | 0.39×103 |
A.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
B. 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
C. 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
D. 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多
【题目】我们把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方向抛出,且只受重力作用,这样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为了探究平抛运动的水平距离和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利用如图甲的装置,并进行了实验,得到了部分数据如表:
同一钢球, | ||
次数 | 小球高度 | 落地点到桌子的水平距离 |
1 | ||
2 | ||
3 |
(1)小明想按图所示,用玻璃球、高度可调的桌子和斜面等完成实验,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
(2)在实验中,需要测量落地点C到桌边缘O的水平距离,你能确定起点O的位置的方法并简述相应的原理是:______;
(3)分析表中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4)查阅资料可知: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概括为两点:①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②竖直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加速运动。为了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可做如图乙所示的实验: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就水平飞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改变小锤的打击力度,两球总是同时落到地面,这个实验______。
A.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①条 B.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②条
C.不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任何一条 D.能同时说明上述两条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