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已知,如图,△ABC中,∠C=90°,E为BC边中点.
(1)尺规作图:以AC为直径,作⊙O,交AB于点D(保留作图痕迹,不需写作法).
(2)连结DE,求证:DE为⊙O的切线;
(3)若AC=5,DE=,求BD的长.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BD=.
【解析】
(1)根据要求作图即可得;
(2)连结OD,CD,证DE=EC=BE得∠1=∠2,再证∠3=∠4得∠ODE=∠2+∠4=∠1+∠3=∠ACB=90°,据此可得OD⊥DE,从而得证;
(3)证Rt△BDC∽Rt△BCA得=,代入计算可得.
解:(1)如图1,
(2)证明:如图2,连结OD,CD,
∵AC为直径,
∴∠ADC=90°,
∵E为BC边中点,
∴DE为Rt△BDC斜边BC上的中线,
∴DE=EC=BE,
∴∠1=∠2,
∵OC=OD,
∴∠3=∠4,
∴∠ODE=∠2+∠4=∠1+∠3=∠ACB=90°,
∴OD⊥DE,
∴DE为⊙O的切线;
(3)∵E为BC边中点,
∴BC=2DE=,
∵AC=5,
∴AB=,
∵∠DBC=∠CBA,
∴Rt△BDC∽Rt△BCA,
∴=,即=,
∴BD=.
【题目】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上有动点E,连结DE,边BC上有一定点F,连接EF,已知AB=3cm,AD=4cm,设A,E两点间的距离为cm,D,E两点间的距离为cm,E,F两点间的距离为cm.
小胜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分别对函数, 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胜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按照下表中自变量x的值进行取点、画图、测量,得到x与y的几组对应值:
x/cm | 0 | 1 | 2 | 3 | 4 | 5 |
/cm | 4.00 | 3.26 | 2.68 | _______ | 2.53 | 3.00 |
/cm | 4.50 | 3.51 | 2.51 | 1.53 | 0.62 | 0.65 |
(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描出补全后的表中各组数值所对应的点,并画出函数的图像:
(3)结合函数图像,解决问题:当DE>EF时,AE的长度范围约为_________________cm.
【题目】某校为了解八年级男生“立定跳远”成绩的情况,随机选取该年级部分男生进行测试,以下是根据测试成绩绘制的统计图表的一部分.
成绩等级 | 频数(人) | 频率 |
优秀 | 15 | 0.3 |
良好 | ||
及格 | ||
不及格 | 5 |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被测试男生中,成绩等级为“优秀”的男生人数为 人,成绩等级为“及格”的男生人数占被测试男生总人数的百分比为 %;
(2)被测试男生的总人数为 人,成绩等级为“不及格”的男生人数占被测试男生总人数的百分比为 %;
(3)若该校八年级共有180名男生,根据调查结果,估计该校八年级男生成绩等级为“良好”的学生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