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如图1,矩形OABC,O为原点,点E在AB上,把△CBE沿CE折叠,使点B落在OA边上的点D处,A、D坐标分别为(10,0)和(6,0),抛物线过点C、B.
(1)求B点的坐标及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2,矩形PQRS的长、宽一定,点P沿(1)中的抛物线滑动,在滑动过程中PQ∥x轴,且RS在PQ的下方,当P点横坐标为-1时,点S位于x轴上方且距离x轴个单位.当矩形PQRS在滑动过程中被x轴分成上下两部分的面积比为2:3时,求点P的坐标;
(3)如图3,动点M、N同时从点O出发,点M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线段OD运动,点N以每秒8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OCD按O→C→D的路线运动,当M、N中的其中一点停止运动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设M、N同时从点O出发t秒时,△OMN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的取值范围.
解:(1)由矩形OCBA得:∠COA=∠BAO=90°,OC=AB,BC=OA=10;
由△CBE沿CE翻折得到△CED,得 CD=CB=10,
由勾股定理得:,
得:C(0,8),B(10,8);
又C、B均在上,代入,得:
,解得
∴.
(2)当x=-1时,,此时;
又由S距离x轴上方个单位,得:,∴矩形PQRS的长为8.
设PQRS在下滑过程中交x轴分别于G、H两点.
则由题意知:,即
∴;
故P的纵坐标为,设,则:
,得:a1=4,a2=6
∴或.
(3)①当0≤t≤1时,此时M在OD上,N在OC上.
∴;
②当1<t≤2时,此时M在OD上,N在CD上.则DN=18-8t
过N作NH⊥OD于H,则,得:
=
∴==;
综上,.
分析:(1)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CD=CB,因此在已知A、D的坐标情况下,能得到CB、CD、OD的长,在Rt△OCD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OC的长,则B点坐标可求;再利用待定系数法就能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
(2)将点P的横坐标-1代入(1)的抛物线解析式中即可求得点P到x轴的距离,再由“点S位于x轴上方且距离x轴个单位”即可求出PS的长;当矩形PQRS的面积被x轴分割成上2下3时,由于两个小矩形的宽相同,所以它们的面积比等于长的比,即此时的PS被x轴分割成上2下3的情况,结合PS的长,即可得到此时点P的纵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就能求得点P的坐标.
(3)由于点N的运动过程为:O→C→D,所以整体要分两个阶段考虑:
①点N在线段OC上时,首先用t表达出OM、ON的长,以OM为底、ON为高,不难得到△OMN的面积S与t的函数关系式;
②点N在线段CN上时,OM的长易知,关键是求出OM上的高,先过点N作OD的垂线NH,由∠CDO的正弦值可求出NH的表达式,以OM为底、NH为高即可求得关于S、t的函数关系式.
点评:题目的叙述和给出的图形看起来较为复杂,但通过读题后可以发现题目的难度并不大;(1)题中,利用好折叠图形的特点是关键;(2)题中,只要求出PS的长题目也就解了一大半;最后一题求的是分段函数,三角形面积的求法应熟练掌握,在对自变量进行分段时,要注意抓住“关键点”(即点N、C重合时),这在解答此类题目时是通用的方法.
由△CBE沿CE翻折得到△CED,得 CD=CB=10,
由勾股定理得:,
得:C(0,8),B(10,8);
又C、B均在上,代入,得:
,解得
∴.
(2)当x=-1时,,此时;
又由S距离x轴上方个单位,得:,∴矩形PQRS的长为8.
设PQRS在下滑过程中交x轴分别于G、H两点.
则由题意知:,即
∴;
故P的纵坐标为,设,则:
,得:a1=4,a2=6
∴或.
(3)①当0≤t≤1时,此时M在OD上,N在OC上.
∴;
②当1<t≤2时,此时M在OD上,N在CD上.则DN=18-8t
过N作NH⊥OD于H,则,得:
=
∴==;
综上,.
分析:(1)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CD=CB,因此在已知A、D的坐标情况下,能得到CB、CD、OD的长,在Rt△OCD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OC的长,则B点坐标可求;再利用待定系数法就能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
(2)将点P的横坐标-1代入(1)的抛物线解析式中即可求得点P到x轴的距离,再由“点S位于x轴上方且距离x轴个单位”即可求出PS的长;当矩形PQRS的面积被x轴分割成上2下3时,由于两个小矩形的宽相同,所以它们的面积比等于长的比,即此时的PS被x轴分割成上2下3的情况,结合PS的长,即可得到此时点P的纵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就能求得点P的坐标.
(3)由于点N的运动过程为:O→C→D,所以整体要分两个阶段考虑:
①点N在线段OC上时,首先用t表达出OM、ON的长,以OM为底、ON为高,不难得到△OMN的面积S与t的函数关系式;
②点N在线段CN上时,OM的长易知,关键是求出OM上的高,先过点N作OD的垂线NH,由∠CDO的正弦值可求出NH的表达式,以OM为底、NH为高即可求得关于S、t的函数关系式.
点评:题目的叙述和给出的图形看起来较为复杂,但通过读题后可以发现题目的难度并不大;(1)题中,利用好折叠图形的特点是关键;(2)题中,只要求出PS的长题目也就解了一大半;最后一题求的是分段函数,三角形面积的求法应熟练掌握,在对自变量进行分段时,要注意抓住“关键点”(即点N、C重合时),这在解答此类题目时是通用的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