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5、(1)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现分别以它的直角边BC、斜边AB为边向外作正方形BCEF、ABMN,如图甲,连接MF,延长CB交MF于D.试观测DF与DM的长度关系,你会发现
DF=DM

(2)如果将(1)中的△ABC改为非等腰的直角三角形,其余作法不变,如图乙,这时D点还具有(1)的结论吗?请证明你的判断.
(3)如果将(1)中的△ABC改为锐角三角形,仍以其中的两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如图丙,则应在图中过B点作△ABC的
线,它与MF的交点D恰好也具有(1)的结论.请证明在你的作法下结论的正确性.
分析:本题是变式拓展题,△ABC由特殊到一般,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没有变,都要通过与第三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过渡,得出结论.
解答:解:(1)DF=DM.

(2)仍具有(1)的结论,即DF=DM.
证明:延长CD,过M作MP⊥CD,交于P,P为垂足.
∵∠MBP+∠ABC=90°,∠BAC+∠ABC=90°,
∴∠MBP=∠BAC.
又∠ACB=∠MPB=90°,AB=BM,
∴△ABC≌△BMP,从而BC=MP.
∵BC=BF,∴BF=MP.
又∠PDM=∠BDF,∠DPM=∠DBF,
∴△DBF≌△DPM,∴DF=DM.

(3)高.
证明:如图,延长GD,过M、F作GD的垂线垂足为P、Q.
∵∠MBP+∠BMP=90°,∠ABG+∠MBP=90°,
∴∠BMP=∠ABG.
又∠MPB=∠AGB=90°,AB=BM,
∴△ABG≌△BMP,∴MP=BG.
同理△FQB≌△BGC,
∴FQ=BG,∴MP=FQ.
∵∠FDQ=∠MDP,∠FQD=∠MPD=90°,
∴△FDQ≌△MDP,进而DF=DM.
说明过F作FH∥BM交BD的延长线于H.通过证明△ABC≌△HFB得HF=AB=BM,进而证明△BDM≌△HFD,得出D是FM的中点.
点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中考的热点,一般以考查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为主,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先根据已知条件或求证的结论确定三角形,然后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看缺什么条件,再去证什么条件.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