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4x+c与x轴交于点M,与y轴交于点N,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P,OM=1,ON=5.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点A是y轴正半轴上一动点,点B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任意一点,连接AB、AM、BM,且AB⊥AM.
①AO为何值时,△ABM∽△OMN,请说明理由;
②若Rt△ABM中有一边的长等于MP时,请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
【答案】(1)y=﹣x2+4x+5;(2)①AO为10时,△ABM∽△OMN;②A的坐标为(0,)或(0, )或(0, ).
【解析】
(1)将M、N的坐标代入列方程组求出a,c的值即可;
(2)①设A(0,m),用m的代数式分别表示AB、AM,然后△ABM∽△OMN列出等式求出m的值;
②分3种情况讨论Ⅰ.当AB=MP=3时,Ⅱ.当AM=MP=3时,Ⅲ.当BM=MP=3时,分别求出m的值.
解:(1)∵OM=1,ON=5,
∴M(﹣1,0),N(0,5),
将M(﹣1,0),N(0,5)代入y=ax2+4x+c,
a=﹣1,c=5,
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4x+5;
(2)①AO为10时,△ABM∽△OMN.理由如下:
设A(0,m),则OA=m,,
∵kAM=m,AB⊥AM,
∴kAB=﹣,
∴直线AB表达式:,
∵抛物线y=﹣x2+4x+5对称轴:直线x=2,
∵△ABM∽△OMN,
∴
化简,得 m4﹣99m2﹣100=0,
(m2﹣100)(m2+1)=0,
∵m2+1≠0,
∴m2﹣100=0,
∴m=10或﹣10(舍去)
AO=10,即AO为10时,△ABM∽△OMN.
②A的坐标为
∵M(﹣1,0),P(2,0),
∴MP=2﹣(﹣1)=3
Ⅰ.当AB=MP=3时,
解得
Ⅱ.当AM=MP=3时,
解得
Ⅲ.当BM=MP=3时,
m=或﹣(舍去),
故求得符合条件的A的坐标为
【题目】在“书香校园”活动中,某校为了解学生家庭藏书情况,随机抽取本校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绘制成部分统计图表如下:
类别 | 家庭藏书m本 | 学生人数 |
A | 0≤m≤25 | 20 |
B | 26≤m≤100 | a |
C | 101≤m≤200 | 50 |
D | m≥201 | 66 |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该调查的样本容量为_____,a=_____;
(2)在扇形统计图中,“A”对应扇形的圆心角为_____°;
(3)若该校有2000名学生,请估计全校学生中家庭藏书200本以上的人数.
【题目】在数学活动课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把一副三角尺如图摆放,直角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分别垂直或平行,60°角的顶点在另一个三角尺的斜边上移动,在这个运动过程中,有哪些变量,能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小林选择了其中一对变量,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林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画出几何图形,明确条件和探究对象;
如图2,在Rt△ABC中,∠C=90°,AC=BC=6cm,D是线段AB上一动点,射线DE⊥BC于点E,∠EDF=60°,射线DF与射线AC交于点F.设B,E两点间的距离为xcm,E,F两点间的距离为ycm.
(2)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得到了x与y的几组值,如下表:
x/cm | 0 | 1 | 2 | 3 | 4 | 5 | 6 |
y/cm | 6.9 | 5.3 | 4.0 | 3.3 | 4.5 | 6 |
(说明:补全表格时相关数据保留一位小数)
(3)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出以补全后的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4)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解决问题:当△DEF为等边三角形时,BE的长度约为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