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青少年应坚决拒绝( )
A. | 看电视 | B. | 毒品 | C. | 吃方便面 | D. | 上网 |
8.科学家在研究结核病时,利用小白鼠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问题.
(1)用甲组和乙组进行对照,实验组是甲组.
(2)结核菌属于细菌,它与真菌在结构上相比最大的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该实验中强毒结核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
(4)该实验说明可利用脱毒结核菌作为疫苗预防结核病,从免疫的角度来说,注射的脱毒结核菌属于抗原,它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强毒结核菌的蛋白质.
组别 | 第一次处理 | 第二次处理 | ||
方法 | 结果 | 方法 | 结果 | |
甲组小白鼠 | 注射脱毒结核菌 | 没有患结核病 | 注射强毒结核菌 | 没有患结核病 |
乙组小白鼠 | 不注射脱毒结核菌 | 没有患结核病 | 注射强毒结核菌 | 患结核病 |
(2)结核菌属于细菌,它与真菌在结构上相比最大的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该实验中强毒结核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
(4)该实验说明可利用脱毒结核菌作为疫苗预防结核病,从免疫的角度来说,注射的脱毒结核菌属于抗原,它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强毒结核菌的蛋白质.
7.小明学校了消化和吸收的内容后,对“唾液和淀粉经吞咽后进入胃中,在胃酸的影响下,唾液还能继续对淀粉的消化发挥作用吗?”感到困惑.通过老师的帮助,他查阅书籍获得以下资料:pH是指溶液的酸碱度,蒸馏水的pH为7(中性),唾液的pH为6.6-7.1(近中性),胃液的pH为0.9-1.5(酸性).同时配出pH为1的盐酸溶液(酸性).据此,小明作出“pH会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的假设,并设计了如下方案:请分析回答:
(1)试管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中试管甲是对照组.
(2)试管甲、乙构成一组对照试验,可探究盐酸对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影响.
(3)若观察到实验现象试管甲不变蓝色,试管乙变蓝色,试管丙变蓝色,则假设成立.(均填“变”或“不变”).
步骤 | 实验操作内容 | 试管甲 | 试管乙 | 试管丙 |
① | 加唾液淀粉酶溶液/mL | 1 | 1 | 0 |
② | 加pH不同的溶液 | 2mL蒸馏水 | 2mLpH为1的稀盐酸溶液 | 2mL蒸馏水 |
③ | 加等量的淀粉糊/mL | 2 | 2 | 2 |
④ | 水浴 | 37℃,10分钟 | ||
⑤ | 滴加碘液/滴 | 1滴 | 1滴 | 1滴 |
⑥ | 观察实验现象 |
(2)试管甲、乙构成一组对照试验,可探究盐酸对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影响.
(3)若观察到实验现象试管甲不变蓝色,试管乙变蓝色,试管丙变蓝色,则假设成立.(均填“变”或“不变”).
6.下列对“制作酸奶”和“制作米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制作米酒不需要保温 | |
B. | 制作酸奶和米酒都需要“接种” | |
C. | 制作酸奶要接种两种微生物 | |
D. | 制作酸奶需要密封,而制作米酒不需要密封 |
5.下列与遗传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天生惯用左手不属于性状 | |
B. | 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DNA分子 | |
C. | 近亲结婚使后代患遗传病的机率增大 | |
D. | DNA是具有遗传效应的基因片段 |
2.某同学为探究“维生素B1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制定了实验方案,探究过程如表所示(实验装置相同).请据表回答以下问题.
(1)本实验探究的变量是维生素B1.
(2)表格中的A应填3mL清水;实验的甲、乙、丙三个花盆中对照组是花盆丙.
(3)完善探究过程后,预期结果得出结论.
①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花盆甲、乙中玉米幼苗的平均长势比花盆丙的好,则实验结论是维生素B1能够促进玉米幼苗的生长.
②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甲、乙、丙花盆中玉米幼苗的平均长势相同,则实验结论是维生素B1对玉米幼苗的生长既无抑制也无促进作用.
花盆 | |||
花盆甲 | 花盆乙 | 花盆丙 | |
探究过程 | 适量加入土壤浸出液 | ||
种植10株相同的玉米幼苗 | |||
每天滴加3mL含2.5%的 维生素B1溶液 | 每天滴加3mL含1.5%的 维生素B1溶液 | 每天滴加3mL清水 | |
观察并记录幼苗的生长状况 |
(2)表格中的A应填3mL清水;实验的甲、乙、丙三个花盆中对照组是花盆丙.
(3)完善探究过程后,预期结果得出结论.
①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花盆甲、乙中玉米幼苗的平均长势比花盆丙的好,则实验结论是维生素B1能够促进玉米幼苗的生长.
②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甲、乙、丙花盆中玉米幼苗的平均长势相同,则实验结论是维生素B1对玉米幼苗的生长既无抑制也无促进作用.
20.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的炭疽病时,利用绵羊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实验的方法和过程如表所示.
请分析回答:
(1)甲组绵羊第二次注射炭疽病菌后没有发病,原因是什么?第一次处理时产生了抗体,获得了免疫.
(2)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是乙组绵羊.
(3)“9•11”事件后,为防止炭疽病在人群中流行,美国卫生部门加强了对邮件等物品的检疫.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采取的这一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4)从免疫学的角度看,脱毒病毒菌属于抗原,就这种免疫作用的特点来看,该种免疫应属于特异性免疫.
0 111858 111866 111872 111876 111882 111884 111888 111894 111896 111902 111908 111912 111914 111918 111924 111926 111932 111936 111938 111942 111944 111948 111950 111952 111953 111954 111956 111957 111958 111960 111962 111966 111968 111972 111974 111978 111984 111986 111992 111996 111998 112002 112008 112014 112016 112022 112026 112028 112034 112038 112044 112052 150026
组别 | 第一次处理 | 10天后第二次处理 | ||
方法 | 结果 | 方法 | 结果 | |
甲组绵羊 | 注射脱毒病菌 | 没有患炭疽病 | 注射强毒病菌 | 没有患炭疽病 |
乙组绵羊 | 不注射脱毒病菌 | 没有患炭疽病 | 注射强毒病菌 | 患炭疽病 |
(1)甲组绵羊第二次注射炭疽病菌后没有发病,原因是什么?第一次处理时产生了抗体,获得了免疫.
(2)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是乙组绵羊.
(3)“9•11”事件后,为防止炭疽病在人群中流行,美国卫生部门加强了对邮件等物品的检疫.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采取的这一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4)从免疫学的角度看,脱毒病毒菌属于抗原,就这种免疫作用的特点来看,该种免疫应属于特异性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