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时,进行了以下实验:(6分)
试管编号 | 1 | 2 | 3 |
馒头碎屑或块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清水或唾液 | 2mL唾液 | A | 2mL唾液 |
震荡后保温 | 37℃水浴中保持10分钟 | ||
加入碘液 | 2滴 | ||
结果 | 不变蓝 | 变蓝 | 变蓝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2ml ,作为1号试管的 实验。
(2)1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中含有 酶,它能消化分解淀粉。
(3)1号试管与3号试管的比较可以证明:口腔中 的搅拌和 的咀嚼,有助于食物中淀粉的消化。
(4)由此可见,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物理性消化,又能进行 性消化。
【答案】(1)清水 对照(对比) (2)唾液淀粉 (3)舌 ,牙齿 (4)化学
【解析】
试题分析:要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因此,在1号试管和2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②号试管为对照组。1号试管不变蓝,是因为唾液中含有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完全分解成了麦芽糖。2号试管遇碘变蓝,说明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实验中将馒头切成碎屑、并振荡就是模拟口腔中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以该条件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即1号试管和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③号为对照组。3号试管遇碘变蓝,说明唾液与馒头块没有充分混合,将淀粉没完全分解。通过1号试管和2号试管的比较,说明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比较1号试管3号试管可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能够促进淀粉的消化。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物理性消化,又能进行化学性消化。
【题目】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一下实验:
试管编号 | 1 | 2 | 3 |
馒头碎屑或块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清水或唾液 | 2ml唾液 | A | 2ml唾液 |
保温 | 37度水浴中保持5分钟 | ||
加入碘液 | 2滴 | ||
结果 | 不变蓝 | 变蓝 | 变蓝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作为1号试管的
实验。
(2) 1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 中含有 酶,它能促进 转变成麦芽糖。
(3) 1号试管和3号试管的比较可以证明:口腔中的 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4) 由此可见,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 性消化,又能进行化学性消化。
(5) 实验中2号试管和3号试管是否为一组对照实验? ,原因是
。
(6) 水浴温度选37度是因为 。
【题目】一种菊科植物从海拔500米的平原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都有分布,但其植株的高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现设计实验探究海拔高度是否是影响该菊科植物株高的因素,实验分组及处理如下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 原产地 | 栽培地 |
第一组 | 海拔500米 | a组海拔500米 |
海拔500米 | b组海拔3000米 | |
第二组 | 海拔3000米 | c组海拔500米 |
海拔3000米 | d组海拔3000米 |
(1)a组和b组、c组和d组都是原产地相同的同一品种,且栽培地的土壤条件适宜并相同,这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只能是由 引起的。
(2)a组和b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 , d组的作用是 。
(3)实验最后测量每组各植株的高度,以 (选填“最大值”或“最 小值”或“平均值”)为该组植株的株高
(4)请预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
A.a﹤b c﹤d B.a=b c=d
C.a﹥c b﹥d D.a﹥b 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