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以下关于动物行为的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1:澳大利亚的紫鹦鹉有时会同时孵化卡拉鹦鹉所产的卵。孵化出的卡拉鹦鹉的求食声仍然是卡拉式的,紫鹦鹉母亲居然也乐意给它喂食。离巢后,受到惊吓发出的叫声也是卡拉式的。可是在呼喊同伴时却完全是紫鹦鹉的叫声了,它的飞翔姿势也完全成了紫鹦鹉式的,这使得生活在紫鹦鹉群中的卡拉鹦鹉能和同伴友好相处,并受到同伴的帮助。
材料2:人们发现很多野生动物在饲养条件下会丢失一些重要行为,如养殖的野马只会在水槽中饮水。为了恢复野马在野生条件下的饮水能力,饲养员把原先导水入槽的橡胶管拉向水坑,一步步诱导野马去水坑饮水,最终恢复了野马的野外饮水能力。
材料3:蚂蚁是同学们熟悉的昆虫,蚂蚁有雄蚁、蚁后、工蚁和兵蚁之分,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蚁群的生活。一到夏天我们就能看到它们忙碌的身影,如图就是它们搬运食物的场面。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向食物所在的地点。
(1)材料一中紫鹦鹉孵卵和喂食的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属于____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动物体内的____所决定的。
(2)材料一中卡拉鹦鹉的飞翔是紫鹦鹉式的及材料二中的人工养殖的野马所形成的“野外饮水行为”两种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分别通过____和____获得的,是学习行为;而其他较低等的动物学不会这些行为,可见学习行为必需建立在_____的基础上。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卡拉鹦鹉不会紫鹦鹉式飞翔,可见,____对学习行为的获得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材料一中紫鹦鹉孵化卡拉鹦鹉的卵,对紫鹦鹉的种族繁衍没有任何意义,说明这种行为的局限性是____;而卡拉鹦鹉在不能与同种鹦鹉生活在一起的情况下,能够学会紫鹦鹉的叫声来呼唤同伴,这对于它的意义是_____。
(4)从资料三中可以看出蚂蚁具有_____行为,理由是_____。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向食物所在的地点,这是因为侦查蚁和其他蚂蚁之间靠气味等进行了_____。
【答案】先天性行为 遗传物质 学习 生活经验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不能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更好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社会(或社群) 有明确分工 信息交流
【解析】
(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3)社会行为是指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1)紫鹦鹉孵卵和喂食的行为是繁殖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属于先天性行为。这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
(2)材料一中卡拉鹦鹉的飞翔是紫鹦鹉式的及材料二中的人工养殖的野马所形成的“野外饮水行为”两种行为都不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而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
材料一中卡拉鹦鹉的飞翔是紫鹦鹉式的,是因为生活在紫鹦鹉群里原因,而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卡拉鹦鹉不会紫鹦鹉式飞翔,可见,环境因素对学习行为的获得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材料一中紫鹦鹉孵化卡拉鹦鹉的卵,属于先天性行为,说明这种行为的局限性是生来就有,由遗传物质决定适应环境的能力差,不能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而卡拉鹦鹉在不能与同种鹦鹉生活在一起的情况下,能够学会紫鹦鹉的叫声来呼唤同伴,主要是后天学习行为,在维持动物生存的意义上,卡拉鹦鹉的后天学习行为比先天性行为更能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4)材料三的图中表现了蚂蚁的合作关系,蚂蚁有雄蚁、蚁后、工蚁和兵蚁之分,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蚁群的生活,这说明蚂蚁具有社会行为。
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如性别、年龄、大小、敌对性或友好性等等。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蚂蚁靠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