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A.某些动物具有保护色,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某些毒蛾的幼虫体表鲜艳,并长有毒毛,这不利于它们的生存
C.长颈鹿的长颈是由于经常吃高处树叶的结果
D.自然选择留下来的变异永远都是有利于生存的
【答案】A
【解析】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A.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利于其避敌和捕食,这种体色叫做保护色。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从生物进化原因来看,在自然界中,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
B.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食虫鸟吞食长有毒毛的蛾类幼虫时,就会被蛰,疼痛难忍。这种蛾类幼虫有鲜艳多彩的斑纹,对食虫鸟是一种警戒色,食虫鸟不会再吞食这种幼虫,这是昆虫对环境的适应,有利于它的避敌和生存,B错误。
C.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此长颈鹿的长颈的形成就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而经常伸长颈子吃到高处树叶不断伸长颈子形成的变异是环境因素形成,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传给后代,C错误。
D.生物中普遍存在变异现象,变异是不定向的。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在基础。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自然选择留下来的变异是适应当时环境的,而环境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因此自然选择留下来的变异不可能都是永远有利于生物生存的,D错误。
【题目】下列是有关实验操作步骤和希望达到的相应实验目的,其中无法实现的是( )
选项 | 实验活动 | 操作步骤 | 操作目的 |
A | 练习使用显微镜 | 转动细准焦螺旋 | 使物像更清晰 |
B |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 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 | 使叶片脱色 |
C | 制作临时装片 | 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液滴,再缓缓放平 | 避免产生气泡 |
D | 进行物质的鉴定 | 滴加碘液 | 检验葡萄糖的存在 |
A.AB.BC.CD.D
【题目】夏季随着气温的升高,买回来的猪肉容易变质,老师建议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让猪肉保鲜时间较长,多数同学提出将鲜肉放在冰箱就能延长保存时间,为了验证这一方法,其中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 实验材料 | 环境温度 | 保存时间 | 现象 |
甲 | 鲜猪肉100 g | 5 ℃ | 48小时 | 鲜猪肉不变质 |
乙 | 鲜猪肉100 g | 28 ℃ | 48小时 | 鲜猪肉变质 |
(1)他们提出的探究问题是_____________
(2)甲、乙两组实验中所设计的变量是____________,甲、乙两组鲜猪肉都采用100 g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
(3)乙组鲜猪肉变质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
【题目】下表为某同学血常规化验单,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姓名xxx性别男 | 测定值 | 正常参考值 |
化验项目 | ||
RBC(红细胞) | 3.1×1012个/升 | (4.0—5.5)x1012个/升 |
WBC(白细胞) | 13.6x109个/升 | (4.0~1O)x109个/升 |
Hb(血红蛋白) | 103g/升 | 120~ 160g/升 |
PLT(血小板) | 2.1x1011个/升 | (1.O~3.0) x1011个/升 |
A.医生抽血时,针刺入的血管是毛细血管B.该同学不适合到高海拔地区旅游
C.该同学可能患有炎症D.抽血后能自动止血,主要是血小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