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表示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圆纸片将B处两面遮盖,移到阳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把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让叶片中______

(2)经脱色后的叶片呈现的颜色是______

(3)在脱色的叶片上滴加碘液后,只有C处变成蓝色,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___,叶片A处不变蓝的原因是______

(4)B处和C处是一组对照实验,受该对照实验结论的启发,为了促进温室里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答案】淀粉运走耗尽 黄白色 淀粉 A处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产生淀粉 适当增加光照时间

【解析】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1)实验中将植物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的。

2)酒精能溶解叶绿素。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因此经脱色后的叶片变成黄白色,这是因为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去了。

3)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银边天竺葵的绿色部分C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变蓝色;非绿色部分A细胞内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生成,滴加碘液不变蓝;黑纸片B部分缺乏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生成,滴加碘液不变蓝。可见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4BC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唯一的变量是光。得出的结论是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受该实验的启发,为了促进温室里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就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提高蔬菜产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生物兴趣小组在大运河边采集到一些沉水植物,其茎直立细长、有分支,叶薄、披针形,花单性,果实圆柱形、种子26粒。经过检索得知,此为黑藻。同学们以此为材料,开展了一系列探究实验。

1)在植物学分类上,黑藻属于_______植物。将黑藻的一片幼嫩小叶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许多绿色的颗粒随细胞质环形流动。绿色颗粒是_________。细胞质不停地流动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

2)将黑藻放入如图1所示的装置中,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玻璃管中不断有气泡产生。这种气体是________,你如何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晚上,将黑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如下: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

5

10

15

20

25

30

35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1

55

42

32

25

21

19

分析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晴朗的夏季,将黑藻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放在室外培养。连接二氧化碳检测仪,测得密闭玻璃罩内黑藻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黑藻在一天中______段(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光合作用最强。一天中黑藻体内有机物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了。

5)兴趣小组的同学还将一株刚刚拔下的小麦幼苗装在烧杯中,测得整个装置初始质量为120克,给予充足光照5小时后,测得最终质量为118克。小麦幼苗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为了探究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选取了一株长势良好的小麦的一个叶片进行部分遮光处理,置于光照下5小时后摘下叶片,经过酒精脱色、漂洗,然后用碘液检验。实验中,叶片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起_________作用,实验结果显示整个叶片都变蓝,你推测出现这一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6)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有__________等;农业生产中要提高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加产量,经常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等,为提高大棚产量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