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传染病。流感患者的鼻涕、唾液和痰液中含有大量的流感病毒。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就可能患流感。
(1)根据资料分析,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是_____。
(2)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_____(填字母)。
A.水传播和饮食传播
B.饮食传播和接触传播
C.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
D.虫媒传播和空气传播
(3)从预防传染病措施看,青少年坚持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这属于_____。
【答案】流感患者 C 保护易感人群
【解析】
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病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流行不起来,所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其中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流感患者等。
(2)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流感就可以通过空气和飞沫进行传播,故选C。
(3)易感人群指的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因此,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是为了保护学生即易感人群。
【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了“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将20只黄粉虫幼虫放入纸盒中央,每分钟统计一次阴暗处和明亮处的黄粉虫数目,统计10次,并得到以下的数据,试分析回答.
(分钟) 实验环境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阴暗 | 13 | 12 | 15 | 17 | 16 | 17 | 18 | 19 | 18 | 19 |
明亮 | 7 | 8 | 5 | 3 | 4 | 3 | 2 | 1 | 2 | 1 |
(1)你提出该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有8个小组分组实验,老师只取了其中3组的数值进行平均,可以吗?_____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只有该小组进行实验,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准确性,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泡菜是我国北方人民广泛喜爱的一种,但在腌制过程中、由于一些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会产生一定量的亚硝酸盐。某校自然科学课外研究小组为了了解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亚硝酸含量变化及其高峰期出现的时间,以及泡菜在如热煮熟状态下亚酸盐含量变化的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选1、2、3号容量相同的泡菜坛,分别加入0.6kg的新鲜莲花菜
②再在坛中加满煮沸过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C1溶液:
③封坛前分别测量各坛中液体未加热和沸后亚硝酸盐的含量
④用水封坛,放在15~20°C环境中
⑤以后每隔4天测量一次,直至泡菜腌熟能够食用为止,周期约为15天所得数据如下:
时间 | 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mg/kg) | |||||
未加热时 | 如热煮沸后 | |||||
1号坛 | 2号坛 | 3号坛 | 4号坛 | 5号坛 | 6号坛 | |
封坛前 | 0.15 | 0.15 | 0.15 | 0.15 | 0.15 | 0.15 |
第4天 | 0.6 | 0.2 | 0.8 | 0.6 | 0.2 | 0. |
第8天 | 0.2 | 0.1 | 0.6 | 0.2 | 0.1 | 0.6 |
第12天 | 0.1 | 0.05 | 0.2 | 0.1 | 0.05 | 0.2 |
第16天 | 0.1 | 0.05 | 0.2 | 0.1 | 0.05 | 0.2 |
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于发酵泡菜的微生物是______,它与莲花菜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
(2)在该项研究中,要取同样处置的3只坛的目的是________。
(3)若制作的泡菜特别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如何调整______。
(4)菜坛为什么要密封的原因是_______。若菜坛有裂缝,可能会出现的结果是______。
(5)通过表中的数据,你可以推理出什么结论?_______。
【题目】维生素C水溶液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某学生把甲乙丙丁四种果蔬研磨成汁,并用统一规格的滴管将它们分别逐滴滴入到2毫升相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中,直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止。所用汁液滴数如下表,据此分析果蔬维生素C含量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果蔬 | 甲 | 乙 | 丙 | 丁 |
滴数 | 5 | 8 | 7 | 12 |
A.甲丙乙丁B.丁乙丙甲C.甲乙丙丁D.丁丙乙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