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4.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三种处理.请回答下面的问题.试管 | 实验材料 | 唾液 | 清水 | 处理方法 |
1 | 馒头碎屑 | 2毫升 | 0毫升 | 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 |
2 | 馒头碎屑 | 0毫升 | 2毫升 | 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 |
3 | 馒头块 | 2毫升 | 0毫升 | 不搅拌,放入37℃温水中 |
(2)5~10分钟后取出三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发现1号试管中的馒头遇碘后不变蓝;3号试管中的馒头部分变蓝色;2号试管中的馒头全变蓝色.
(3)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淀粉酶的分泌都有关系.
分析 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一组是1号试管和2号试管,变量是唾液,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另一组是1号试管3号试管,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目的是探究牙齿和舌在淀粉消化中的作用.
解答 解:(1)1号试管加入的是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3号试管加入的是馒头块,2毫升唾液不搅拌,所以它们之间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3号试管中的馒头块既没有切碎,也没有搅拌,起对照作用.
(2)水浴5~10分后,滴加碘液,1号试管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了,不变蓝;2号试管没有唾液,淀粉未被分解,会全部变蓝;3号试管馒头块未完全与唾液混合,只有部分淀粉被消化,所以会部分变蓝.
(3)由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淀粉酶的分泌有关.
故答案为:(1)1、3;
(2)1;3;2
(3)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淀粉酶
点评 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的方法步骤.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4.某生物学习小组同学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回答有关问题:
(1)1和2号试管为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唾液.
(2)3和2号试管为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3)2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4)该实验可以形成三组对照实验.
试管 | 食物 | 加入物质 | 处理 | 温度 | 试剂 | 现象 |
1号 | 馒头碎屑2克 | 清水2毫升 | 搅拌 | 置于37℃温水中 | 碘液 | 变蓝 |
2号 | 馒头碎屑2克 | 唾液2毫升 | 搅拌 | 不变蓝 | ||
3号 | 小块馒头2克 | 唾液2毫升 | 不搅拌 | 变蓝 | ||
4号 | 馒头碎屑2克 | 唾液2毫升 | 搅拌 | 0℃ | 变蓝 |
(2)3和2号试管为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3)2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4)该实验可以形成三组对照实验.
5.下列哪一组养分都是人体的能源物质( )
A. | 糖类、维生素 | B. | 脂肪、无机盐 | C. | 糖类、脂肪 | D. | 矿物质、蛋白质 |
2.如图示玉米、松树和葫芦藓的分类,其中乙、丙所代表的植物分别是( )
A. | 玉米、松树 | B. | 葫芦藓、玉米 | C. | 松树、玉米 | D. | 葫芦藓、松树 |
9.以下关于人体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 |
B. | 呼出的气体全是二氧化碳 | |
C. | 从外界吸入的气体全是氧气 | |
D. | 呼出的气体成分中二氧化碳含量多于氧气 |
6.下列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及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梅耶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 |
B. | 萨克斯把绿叶放置在暗处几小时,再让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之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没有颜色变化.证明了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 |
C. | 恩格尔曼用极细的光束照射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发现细菌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证明了叶绿体能够产生氧气 | |
D. | 卡尔文用14C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其放射性.发现了碳原子的转移途径为14CO2→14C3→(14CH2O) |
7.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中正确的是( )
A. | 外界空气进入人体肺部: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 |
B. | 食物通过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 |
C. | 人体体循环的过程:左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右心房 | |
D. | 人体肺循环的过程:左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右心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