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5.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细菌的基因存在于序号①所指的结构中.
(3)这种细菌会运动吗?答:会.这是根据图中序号⑥所代表的结构作出判断的.
(4)当序号4所指的结构增厚时,细菌能够形成休眠体--芽孢,以抵抗不良环境.
(5)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
(6)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真菌属于真核生物.
分析 图中各字母分别代表:①--DNA、②----细胞壁、③--细胞膜、④--荚膜、⑤--细胞质、⑥---鞭毛.据此解答.
解答 解:(1)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细菌或真菌集团).
(2)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核由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和核膜构成,细菌没有核膜,只有DNA,故说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①DNA集中的区域.所以③作用是储存遗传信息.
(3)这种细菌会运动,因为有鞭毛的作用是运动,故具有鞭毛的细菌会运动,故这种细菌会运动,因为它有⑥--鞭毛.
(4)在不良环境下,细菌的细胞壁会增厚,能够形成休眠芽孢,以抵抗不良环境.
(5)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可以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然后把培养基和所有用具进行高温灭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为防止高温杀死细菌、真菌,要等冷却后,在进行接种;接种后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恒温培养.
(6)真核生物遗传物质有核膜包被,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没有核膜包被.细菌没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动植物都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故答案为:(1)细菌;真菌;
(2)①;
(3)会;⑥;
(4)4;芽孢;
(5)高温灭菌;接种;
(6)原核;真核.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细菌的结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5.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A. | 骨 | B. | 骨连结 | C. | 骨骼肌 | D. | 神经 |
16.以下抗生素中不属于放线菌产生的是( )
A. | 头孢霉素 | B. | 链霉素 | C. | 卡那霉素 | D. | 庆大霉素 |
13.下列动物中,不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
A. | 蝙蝠 | B. | 鲸鱼 | C. | 企鹅 | D. | 大象 |
20.如果用下图表示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选项 | Ⅰ | Ⅱ | Ⅲ | Ⅳ |
A | 鱼类 | 爬行类 | 鸟类 | 哺乳类 |
B | 植物 | 种子植物 | 单子叶植物 | 双子叶植物 |
C | 腔肠动物 | 软体动物 | 环节动物 | 节肢动物 |
D | 微生物 | 病毒 | 细菌 | 真菌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10.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
(1)桦尺蛾的体色有深浅之分,这是一种变异现象(填“遗传”或“变异”).
(2)假设深色由显性基因控制(用B表示),浅色由隐性基因控制(用b表示),那么深色蛾的基因组成可能是BB或Bb.基因组成为bb的桦尺蛾的性状表现为浅色蛾.
(3)桦尺蛾的个体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我们把这种发育方式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4)桦尺蛾的幼虫对桦树的危害很大.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这种林业害虫,既经济又环保.
(5)在非工业区,回收率最低的是深色蛾(填“深色蛾”或“浅色蛾”),说明环境对生物有一定的影响.
类型 数据 项目 | 工业污染区 | 非工业区 | ||
深色蛾 | 浅色蛾 | 深色蛾 | 浅色蛾 | |
释放数目 | 154只 | 164只 | 472只 | 496只 |
再回收率 | 58% | 25% | 6% | 42% |
(2)假设深色由显性基因控制(用B表示),浅色由隐性基因控制(用b表示),那么深色蛾的基因组成可能是BB或Bb.基因组成为bb的桦尺蛾的性状表现为浅色蛾.
(3)桦尺蛾的个体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我们把这种发育方式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4)桦尺蛾的幼虫对桦树的危害很大.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这种林业害虫,既经济又环保.
(5)在非工业区,回收率最低的是深色蛾(填“深色蛾”或“浅色蛾”),说明环境对生物有一定的影响.
2.以下关于动物与植物区别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动物能运动,植物一般不能运动 | |
B. | 动物靠摄取食物来获得现成的有机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 |
C. | 动物白天黑夜都要进行呼吸,植物只在白天进行呼吸 | |
D. | 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是生产者,绝大多数动物是消费者 |
19.人的生命开始于( )
A. | 精子 | B. | 胚胎 | C. | 受精卵 | D. | 胎儿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