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面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过程,采用了四种处理方法.
①号试管内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
②号试管内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
③号试管内加入馒头块和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
④号试管内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唾液,不搅拌.
将四支试管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的变化.
问:(1)没有变蓝的试管编号是 ,原因是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变成了 .
(2)变蓝色的试管编号是 ;原因是有淀粉存在.
(3)①号试管与②号试管对比,说明唾液能 .
(4)①号试管与③号试管对比,说明牙齿的 对馒头有消化作用.
(5)①号试管与②号试管为一组对照组,其中的变量是 .
①号试管内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
②号试管内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
③号试管内加入馒头块和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
④号试管内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唾液,不搅拌.
将四支试管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的变化.
问:(1)没有变蓝的试管编号是
(2)变蓝色的试管编号是
(3)①号试管与②号试管对比,说明唾液能
(4)①号试管与③号试管对比,说明牙齿的
(5)①号试管与②号试管为一组对照组,其中的变量是
分析: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能将食物磨碎,并与唾液充分混合,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
解答:解:(1)①号试管中的馒头碎屑与唾液充分混合,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转化成了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2)②号试管中没有唾液,清水中不含任何消化酶,淀粉不会发生变化;③号试管馒头块与唾液的接触面积小,只有一部分淀粉发生了消化;
④号由于没有搅拌,因而馒头没有与唾液充分接触,有部分淀粉未被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后,②、③、④号试管会变蓝.
(3)(5)①号试管与②号试管对比,变量是有无唾液,说明了唾液能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4)①号试管与③号试管对比,变量是有无牙齿的咀嚼,说明牙齿的咀嚼对馒头有消化作用.
故答案为:(1)①号;麦芽糖;(2)②、③、④;(3)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4)咀嚼;(5)有无唾液.
(2)②号试管中没有唾液,清水中不含任何消化酶,淀粉不会发生变化;③号试管馒头块与唾液的接触面积小,只有一部分淀粉发生了消化;
④号由于没有搅拌,因而馒头没有与唾液充分接触,有部分淀粉未被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后,②、③、④号试管会变蓝.
(3)(5)①号试管与②号试管对比,变量是有无唾液,说明了唾液能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4)①号试管与③号试管对比,变量是有无牙齿的咀嚼,说明牙齿的咀嚼对馒头有消化作用.
故答案为:(1)①号;麦芽糖;(2)②、③、④;(3)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4)咀嚼;(5)有无唾液.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能够设计对照实验,并能通过实验验证淀粉被消化的过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下面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实验,请根据实验分析有关问题:
试管 | 实验材料 | 唾液 | 清水 | 处理方法 |
A | 馒头块2克 | 2毫升 | 0毫升 | 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 |
B | 馒头碎屑2克 | 0毫升 | 2毫升 | 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 |
C | 馒头碎屑2克 | 2毫升 | 0毫升 | 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 |
A试管滴加碘液后 ,为什么?
B试管滴加碘液后 ,为什么?
C试管滴加碘液后 ,为什么?
(2)A和B是一组对照实验吗? ,为什么?
(3)A和C的实验变量是:
(4)为什么要将三只试管放入37°温水中?
下面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实验,请根据实验分析有关问题:
试管 |
实验材料 |
唾液 |
清水 |
处理方法 |
A |
馒头块2克 |
2毫升 |
0毫升 |
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 |
B |
馒头碎屑2克 |
0毫升 |
2毫升 |
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 |
C |
馒头碎屑2克 |
2毫升 |
0毫升 |
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 |
(1)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请分别写出3支试管中颜色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A试管滴加碘液后 ,为什么?
B试管滴加碘液后 ,为什么?
C试管滴加碘液后 ,为什么?
(2)A和B是一组对照实验吗? ,为什么?
(3)A和C的实验变量是:
(4)为什么要将三只试管放入37°温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