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常宁市某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时,准备了馒头(碎屑与小块等量)、唾液、清水、碘液、恒温箱等实验设备和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管编号 | 馒头形态 | 加入的物质 | 温度环境 | 实验现象 |
1 | 碎屑 | 2毫升唾液和2滴碘液 | 37℃、10分钟 | |
2 | 碎屑 | 2毫升清水和2滴碘液 | 37℃、10分钟 | |
3 | 小块 | 2毫升唾液和2滴碘液 | 37℃、10分钟 | |
4 | 碎屑 | 和2滴碘液 | 0℃、10分钟 |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1号试管和2号试管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2)分析1号至3号试管,能与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的是____号试管。
(3)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上述实验方案的基础上,想进一步探究“其他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补加了4号试管。请你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判断加入到4号试管的物质还应该是___________,根据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预测实验现象,1-4号试管中,不会变蓝的是____号试管。
(5)假如实验5分钟后,将1号试管取出,滴加碘液摇匀,如果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种可能即可)。
【答案】唾液 1 2毫升唾液 温度影响淀粉酶消化 1 水浴时间不够长或搅拌不充分或唾液量太少等
【解析】
(1)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2)通过分析图中中的相关信息可知,该实验设置了三组对照实验:1号试管与2号试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号试管与3号试管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消化的促进作用;1号试管和4号试管以温度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的影响。
(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分析该学习小组的实验设置可知:1号试管与2号试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3号试管与1号试管的变量是馒头形态,馒头碎屑模拟的是牙齿的咀嚼作用,二者构成对照实验。
(3)从4号试管所处的温度环境中可知:设置4号试管的目的是与1号试管以温度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催化能力)的影响;因此4号试管与1号试管除温度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即在4号试管中也要加入2ml唾液;该组对照实验的实验现象是:1号试管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4号试管滴加碘液后变蓝色,说明4号试管中的淀粉没有被分解,比较二者的实验现象可知:温度能影响淀粉酶消化。
(4)预测实验现象,1-4号试管中,不会变蓝的是1号试管,因为1号试管中有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1号试管中的淀粉发生变化,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了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5)1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说明试管内的淀粉没有被彻底分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水浴时间不够长,淀粉没有被完全消化;搅拌不充分,淀粉与唾液淀粉酶的接触面积小也可能导致淀粉没有被彻底分解;唾液量太少也可能导致淀粉的消化不充分。
【题目】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
项目 数据 类别 | 工业污染区 | 非工业污染区 | ||
深色桦尺蛾 | 浅色桦尺蛾 | 深色桦尺蛾 | 浅色桦尺蛾 | |
释放数目 | 154只 | 164只 | 472只 | 496只 |
再回收率 | 58% | 25% | 6% | 42% |
(1)假设桦尺蛾的体色受一对基因控制,深色由显性基因控制(用B表示),浅色由隐性基因控制(用b表示),那么深色蛾的基因组成可能是_____;浅色蛾的基因组成可能是_____。
(2)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娥保护色是不同的。在非工业污染区_____色桦尺蛾所占比例高,原因_____。
(3)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选择正确的选项并填在横线上)_____的结果。
A. 烟熏 B. 捕食这种颜色的食物 C. 自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