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以下是动物的某些行为,其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①被蜜蜂蜇过的猴子,不再取食蜂蜜②涡虫在强光的刺激下,转移到光线较暗处生活
③母鸡孵卵④老鼠不重复走迷宫而取道食物⑤蜘蛛结网⑥老马识途.
A. | ①④⑤ | B. | ②③⑤ | C. | ②④⑥ | D. | ①③⑥ |
分析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 解:①被蜜蜂蜇过的猴子,不再取食蜂蜜、④老鼠不重复走迷宫而取道食物、⑥老马识途,都是海豚出生以后,通过生活经验和训练学习建立起来的行为.因此都属于学习行为;
②涡虫在强光的刺激下,转移到光线较暗处生活、③母鸡孵卵、⑤蜘蛛结网,都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都属于先天性行为.
所以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②涡虫在强光的刺激下,转移到光线较暗处生活、③母鸡孵卵、⑤蜘蛛结网.
故选:B.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8.某同学在学习了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后,通过思考,进行了如下的一种食物保存方法.把食物充分加热后冷凉,放在盆A中,用盆B倒扣上,再在盆A中加入适量清水,食物可保存2~3天.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 引起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 |
B. | 对食物加热的目的是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 | |
C. | 加清水主要是为了阻止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 | |
D. | 该保存方法和冰箱贮存食物的原理相同 |
19.人从平原地区到高原地区,为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是( )
A. | 红细胞 | B. | 白细胞 | C. | 血小板 | D. | 淋巴细胞 |
6.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小肠内密布小肠绒毛,有利于增加小肠的吸收面积 | |
B. | 在视觉形成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的结构是晶状体 | |
C. | 鼓膜很薄,有利于其感受声波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 |
D. | 草履虫身体表面有许多纤毛,有利于其身体的运动 |
3.下列食物成分中,不参与构成细胞的是( )
A. | 蛋白质 | B. | 维生素 | C. | 脂肪 | D. | 糖类 |
20.下列哪一项属于复杂反射?( )
A. | 人进食时分泌唾液 | |
B. | 沙子进入人的眼中使人流泪 | |
C. | 电视播报“玉树大地震”的悲壮场面时,人们难过的哭了 | |
D. | 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突然向前跳起 |
1.某现代化温室蔬菜实验基地,要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了同一品种,生长状况和质量基本相同的甲、乙、丙、丁、戊五组蔬菜,分别放置在不同温度环境下暗处理1小时后,分别测出其质量变化;然后再同时置于光照下1小时(光照强度相同),分别测其质量,记录数据如表,请分析数据,回答问题.(实验中不考虑蒸腾作用对蔬菜质量的影响)
(1)分析表中数据,暗处理后的五组蔬菜的质量都减轻了,减轻的主要原因是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温度不同,五组蔬菜减轻的质量也不同,这说明温度不同,呼吸作用的强度不同.
(2)将蔬菜光照1小时后,五组蔬菜的质量都增加了,原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该蔬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最适宜的温度是25℃.
(3)依据实验结果,要提高温室内该蔬菜的产量,你认为应如何调节温室内的温度?夜晚适当降低室内的温度,白天适当增加室内的温度.
组别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温度(单位:℃) | 16 | 19 | 22 | 25 | 28 |
暗处理1小时后质量的变化(单位:mg) | -1 | -2 | -3 | -4 | -2 |
光照后1小时与暗处理前的质量变化(单位:mg) | +1 | +2 | +3 | +4 | +2 |
(2)将蔬菜光照1小时后,五组蔬菜的质量都增加了,原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该蔬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最适宜的温度是25℃.
(3)依据实验结果,要提高温室内该蔬菜的产量,你认为应如何调节温室内的温度?夜晚适当降低室内的温度,白天适当增加室内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