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012/13/42a82363.png)
请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
1号试管
1号试管
和3号试管
3号试管
是对照实验.(2)以“唾液”为变量时,
1号试管
1号试管
和2号试管
2号试管
是对照实验.(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
1
1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分析其中原因是淀粉被分解了
淀粉被分解了
.(4)将3支试管都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的原因是
酶在该温度下催化作用最强
酶在该温度下催化作用最强
;①号试管中将馒头碎屑与唾液充分搅拌的目的是使唾液与馒头充分混合便于消化
使唾液与馒头充分混合便于消化
.(5)结合实验得出,馒头的消化与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分泌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分泌
有关.分析: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该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1号试管和2号试管,变量是唾液,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号试管和3号试管,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目的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有促进作用.
解答:解:(1)实验中,为了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消化的促进作用,以1号试管和3号试管形成了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1号试管和2号试管形成了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3)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1号试管中的馒头经过切碎、搅拌后与唾液混合充分,在适宜的温度下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因此加入碘液后不变蓝.
(4)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在体温下催化作用最强,因此在实验中应将实验装置放在37℃左右的温水中;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因此在实验中应将馒头碎屑与唾液充分搅拌.
(5)比较1号试管和2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比较1号试管和3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因此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助于淀粉的消化,因此馒头的消化既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关,又与唾液的分泌有关.
故答案为:(1)3号试管;1号试管
(2)1号试管;2号试管
(3)1;淀粉被分解了
(4)酶在该温度下催化作用最强;使唾液与馒头充分混合便于消化
(5)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分泌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1号试管和2号试管形成了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3)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1号试管中的馒头经过切碎、搅拌后与唾液混合充分,在适宜的温度下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因此加入碘液后不变蓝.
(4)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在体温下催化作用最强,因此在实验中应将实验装置放在37℃左右的温水中;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因此在实验中应将馒头碎屑与唾液充分搅拌.
(5)比较1号试管和2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比较1号试管和3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因此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助于淀粉的消化,因此馒头的消化既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关,又与唾液的分泌有关.
故答案为:(1)3号试管;1号试管
(2)1号试管;2号试管
(3)1;淀粉被分解了
(4)酶在该温度下催化作用最强;使唾液与馒头充分混合便于消化
(5)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分泌
点评:此题考查了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