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6.如图曲线表示在适宜条件下,某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 Ⅰ、Ⅲ阶段种子的鲜重显著增加 | B. | Ⅰ、Ⅱ阶段种子的干重显著减少 | ||
C. | 第Ⅲ阶段种子的胚根已发育成幼根 | D. | 第Ⅲ阶段种子增加的重量主要是水 |
分析 由于种子进行萌发首先要吸足水分,鲜重在开始快速增加,但干重变化不大,在第Ⅲ阶段有机物被大量消耗,所以干重显著减少.据此解答.
解答 解:根据分析和图示可知:
A、Ⅰ、Ⅲ阶段种子的鲜重显著增加,A正确;
B、在Ⅰ、Ⅱ阶段种子没有萌发,所以干重变化很小,B错误;
C、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首先萌发的是胚根发育成植物体的根,所以第Ⅲ阶段种子的胚根已发育成幼根,C正确;
D、种子吸水膨胀,第Ⅲ阶段种子增加的重量主要是水,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是对种子萌发过程中水的含量变化、细胞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产物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分析通过和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利用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解释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1.一种菊科植物从海拔500米的平原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都有分布,但其植株的高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现设计实验探究海拔高度是否是影响该菊科植物株高的因素,实验分组及处理如下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a组和b组、c组和d组都是原产地相同的同一品种,且栽培地的土壤条件适宜并相同,这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只能是由海拔高度引起的.
(2)a组和b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b组,c组和d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c组.
(3)实验最后测量每组各植株的高度,以平均值(选填“最大值”或“最小值”或“平均值”)为该组植株的株高.
(4)请预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D.
A.a<b c<d B.a=b c=d C.a>c b>d D.a>b c>d.
组别 | 原产地 | 栽培地 |
第一组 | 海拔500米 | a组海拔500米 |
海拔500米 | b组海拔3000米 | |
第二组 | 海拔3000米 | c组海拔500米 |
海拔3000米 | d组海拔3000米 |
(2)a组和b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b组,c组和d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c组.
(3)实验最后测量每组各植株的高度,以平均值(选填“最大值”或“最小值”或“平均值”)为该组植株的株高.
(4)请预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D.
A.a<b c<d B.a=b c=d C.a>c b>d D.a>b c>d.
1.如图曲线表示某人肾单位内的葡萄糖含量变化,A、B、C表示组成肾单位的结构,那么B内的液体和C的结构名称分别是( )
A. | 血液、肾小球 | B. | 原尿、肾小球 | C. | 原尿、肾小管 | D. | 尿液、肾小管 |
8.乳酸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与人类关系密切.以下有关乳酸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单细胞个体,有细胞核,是真核生物 | |
B. | 用其制作泡菜时,要使泡菜坛内缺氧 | |
C. | 乳酸菌主要通过产生芽孢来繁殖后代 | |
D. | 乳酸菌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乳酸 |
5.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箘.如图是小明同学研究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吸收溶液中的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实验时,首先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葡萄糖溶液煮沸,除去氧气和灭菌,冷却后待用.然后在洁净的锥形瓶中装满葡萄糖溶液和一定量的酵母菌.实验过程中液体从细玻璃管口滴出,统计细玻璃管口滴下的液滴数.表中是该同学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液滴数.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的影响.
(2)该实验运用了转换法这一科学方法,即通过液滴数反映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多少.
(3)55℃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比较弱,原因是细胞内酶的催化作用受到影响.
(4)35℃时,第5分钟细玻璃管口滴下的液滴数比第4分钟少,原因可能是葡萄糖减少.
时间 液滴数 温度 | 第1分钟 | 第2分钟 | 第3分钟 | 第4分钟 | 第5分钟 |
15℃ | 6 | 16 | 22 | 22 | 22 |
35℃ | 10 | 24 | 32 | 32 | 12 |
55℃ | 0 | 2 | 2 | 2 | 2 |
(2)该实验运用了转换法这一科学方法,即通过液滴数反映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多少.
(3)55℃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比较弱,原因是细胞内酶的催化作用受到影响.
(4)35℃时,第5分钟细玻璃管口滴下的液滴数比第4分钟少,原因可能是葡萄糖减少.
6.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
A. | 23条 | B. | 23对 | C. | 32对 | D. | 32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