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资料分析
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数目,结果如表:
类型 数据 项目 | 工业污染区 | 非工业区 | ||
深色蛾 | 浅色蛾 | 深色蛾 | 浅色蛾 | |
释放数目 | 154只 | 164只 | 472只 | 496只 |
再回收率 | 58% | 25% | 6% | 42% |
(1)由表中可以看出,桦尺蛾有深浅不同的体色,这说明生物界中存在着_____现象。根据达尔文理论,这种不同保护色的形成是_____的结果。
(2)由表中可以看出,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所占比例高,这是因为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不容易被敌害发现并逐代通过______得以加强,数量越来越多;反之,浅色的桦尺蛾数量则减少。由此说明,桦尺蛾敌害对桦尺蛾起到了_____的作用。
(3)由于真菌感染而使这片森林中所有树干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多年以后,此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类最可能的变化结果是图中的_。
【答案】变异 自然选择 遗传 选择 D
【解析】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更容易生存,而在非工业区,浅色桦尺蛾更容易生存;这说明生物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一致时即具有保护色的生物更容易生存。
(1)对于桦尺蛾本身就存在着 变异,有深色的和浅色的之分,这是一种变异现象。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2)由表中可以看出,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所占比例高,这是因为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不容易被敌害发现并逐代通过遗传得以加强,数量越来越多;反之,浅色的桦尺蛾数量则减少。这就是达尔文理论中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通过上述事实说明,桦尺蛾的敌害对桦尺蛾有选择作用。
(3)由于真菌感染而使某森林中所有树干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而蛾类的颜色有褐色、灰色、白色的不同。其中灰色、白色与环境树干颜色一致,是适应环境者而生存,而褐色与环境树干颜色不同,是不适者被淘汰。最终活下来的蛾类多是与环境颜色一致的灰色、白色的,而褐色的较少,故选D。

【题目】肺结核和狂犬病是常见的传染病。掌握正确地防控措施,可以远离这类疾病。请任选题目一、二中的一个作答,两题都做,按题目一作答计分。
题目一 | 题目二 |
(1)结核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图中的[④]是__________。结核杆菌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进入人体后,营________生活。 (2)结核杆菌是引发肺结核的________,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当发现患者时,应及时隔离,该措施在传染病的预防中属于____________ 。 (3)疾控中心人员对接触过结核病的人群进行结核杆菌的抗体筛查。若有抗体被检测出来,则被检测者可能感染了结核杆菌,需进一步确诊。该抗体的产生,表明人体内发生了_______免疫。 | (1)狂犬病毒只有①蛋白质外壳和[②]_______构成。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人体的______中。 (2)狂犬病毒是引发狂犬病的________。被猫、狗抓咬,可能感染狂犬病,因此,及时处理患病猫、狗,该措施在传染病预防中属于________。 (3)若被猫狗咬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病疫苗。临床上,可用狂犬病毒抗体检测法,判断人体接种疫苗后是否产生了抗体。该抗体的产生,表明人体内发生了______免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