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中,实验组的材料为“淀粉液+唾液”,对照组的材料为:淀粉液+清水放置足够时间后加入碘液,对照组试管中的液体变成了蓝色,说明试管中存在淀粉;实验组试管中的液体不变成蓝色,说明试管中不存在淀粉;通过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淀粉液+唾液实验组中的淀粉已被分解为麦芽糖.分析 ①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的方法步骤:确定、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实验→37℃水浴→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②人的口腔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在它的作用下口腔中的部分淀粉可以转化成麦芽糖.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摄氏度.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
解答 解: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就应该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除唾液这个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即在实验组中加入唾液,相应的对照组中加入等量的清水,水浴后对照组中的淀粉没有发生变化,滴加碘液后变蓝色,实验组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滴加碘液后不变蓝.
故答案为:淀粉液+清水;淀粉;淀粉,淀粉液+唾液;淀粉;麦芽糖
点评 熟练掌握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的实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下列有关生物体的“方向”“顺序”和“层次”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人体心脏内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室→心房→静脉 | |
B. | 松树体内水分输送的方向是:叶→茎→根 | |
C. | 人的生殖发育顺序是:胚胎→受精卵→胎儿 | |
D. | 构成人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
1.在一块含有淀粉的琼脂块的四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所示.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小时后,用碘液滴在琼脂块上,可见其上面呈蓝色的斑块个数是( )
A. | 1个 | B. | 2个 | C. | 3个 | D. | 4个 |
18.噬菌体是指( )
A. | 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 | B. | 寄生在人体细胞内的病毒 | ||
C. | 寄生在动物细胞内的病毒 | D. | 寄生在植物细胞内的病毒 |
7.性状和基因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 性状相同,基因组成未必相同 | B. | 性状相同,基因组成一定相同 | ||
C. | 基因相同,性状表现一般相同 | D. | 性状与基因组成和环境有关系 |
14.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2ml清水,与1号试管起对照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1、3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1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
(4)如果要进一步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作用的影响”,请将你的实验设计及预测实验现象填写在下面,你认为应选1号试管与其对照.
实验设计:取同样的试管,加入适量馒头碎屑,2ml唾液,充分搅拌,放入0℃水中10分钟
对照组:加入适量馒头碎屑,2ml唾液,充分搅拌,放入37℃水中10分钟
实验组:加入适量馒头碎屑,2ml唾液,充分搅拌,放入0℃水中10分钟
预测实验现象:滴加碘液后,实验组试管变蓝色
对照组:不变蓝
实验组:变蓝.
试管编号 | 1 | 2 | 3 |
馒头碎屑或块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有无唾液 | 2ml唾液 | A | 2ml唾液 |
是否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不搅拌 |
保温 | 37℃水浴保温10分钟 | ||
加入碘液 | 2滴 |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2ml清水,与1号试管起对照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1、3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1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
(4)如果要进一步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作用的影响”,请将你的实验设计及预测实验现象填写在下面,你认为应选1号试管与其对照.
实验设计:取同样的试管,加入适量馒头碎屑,2ml唾液,充分搅拌,放入0℃水中10分钟
对照组:加入适量馒头碎屑,2ml唾液,充分搅拌,放入37℃水中10分钟
实验组:加入适量馒头碎屑,2ml唾液,充分搅拌,放入0℃水中10分钟
预测实验现象:滴加碘液后,实验组试管变蓝色
对照组:不变蓝
实验组:变蓝.
12.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有些可以生活在水中 | |
B. | 哺乳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能适应任何环境 | |
C. | 主要特征包括胎生和哺乳等 | |
D. | 是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