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6.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大地震,在这场特大自然灾害面前,灾区群众与全国人民一起,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地震后,灾区随时可能爆发由细菌、病毒等引起的疫情,这些引起传染病的微生物属于病原体(“病原体”或“传染源”),当人体被感染后就成了传染源(“病原体”或“传染源”).
(2)一旦发现传染病患者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其目的是控制传染源;此外还应对水库、厕所、帐篷等场所喷洒消毒药物,其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
(3)给灾民注射乙脑、麻疹、甲肝等疫苗,这一措施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讲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
(4)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那么你认为皮肤的防御功能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 (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3)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二者比较如下表:
名称 | 形成时间 | 形成因素 | 特点 | 器官 | 包括的防线 | 举例 |
非特异性免疫 |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 | 由遗传因素决定 | 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作用范围广,针对多种病原体都有效 | 皮肤、黏膜等 | 第一、二道防线 | 唾液中的溶菌酶 |
特异性免疫 | 出生以后才产生的 | 与遗传因素无关;和与该病原体斗争的人有关 | 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具有专一性 | 胸腺、淋巴结、脾脏 | 第三道防线 | 天花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 |
解答 解:(1)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患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因此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地震后这些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属于病原体;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当人体被感染后就成了传染源.
(2)针对传染病流行的这三个环节对传染病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因此,发现传染病患者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其目的是控制传染源,对水源、厕所、帐篷等场所喷洒消毒药物,其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
(3)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给灾民注射乙脑、麻疹、甲肝等疫苗,这一措施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讲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
(4)免疫是指人体对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的抵抗力,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指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出生后产生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皮肤的防御功能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病原体;传染源.
(2)传染源;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4)非特异.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传染病的相关内容,结合分析表中的内容来解答本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下列有关现代生物技术引发的社会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应该重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 | |
B. | 所有的转基因食物都不安全 | |
C. | 防范转基因对环境具有潜在的威胁是必要的 | |
D. | 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潜在的威胁和负面影响 |
11.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一朵花的主要结构是( )
A. | 上腭、雄蕊 | B. | 花托、花冠 | C. | 雄蕊、雌蕊 | D. | 花柄、雌蕊 |
18.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自然选择的结果是( )
A. | 保留了新出现的物种,淘汰了古老的物种 | |
B. | 保留了高等的生物类群,淘汰了低等生物类群 | |
C. | 保留了有益于人类的物种,淘汰了有害于人类的物种 | |
D. | 保留了适应环境的物种,淘汰了不适应环境的物种 |
15.在人体口腔、腋窝、直肠三处测得的体温,从高到低的排列是( )
A. | 口腔、直肠、腋窝 | B. | 腋窝、直肠、口腔 | C. | 直肠、口腔、腋窝 | D. | 都一样 |
16.医生在给病人输液时,用一根橡皮胶管扎紧手腕,一会儿手面上的血管暴起,该血管属于( )
A. | 动脉 | B. | 毛细血管 | C. | 静脉 | D. | 毛细淋巴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