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6.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大地震,在这场特大自然灾害面前,灾区群众与全国人民一起,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地震后,灾区随时可能爆发由细菌、病毒等引起的疫情,这些引起传染病的微生物属于病原体(“病原体”或“传染源”),当人体被感染后就成了传染源(“病原体”或“传染源”).
(2)一旦发现传染病患者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其目的是控制传染源;此外还应对水库、厕所、帐篷等场所喷洒消毒药物,其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
(3)给灾民注射乙脑、麻疹、甲肝等疫苗,这一措施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讲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
(4)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那么你认为皮肤的防御功能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 (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3)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二者比较如下表:

名称形成时间形成因素特点器官包括的防线举例
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由遗传因素决定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作用范围广,针对多种病原体都有效皮肤、黏膜等第一、二道防线唾液中的溶菌酶
特异性免疫出生以后才产生的与遗传因素无关;和与该病原体斗争的人有关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具有专一性胸腺、淋巴结、脾脏第三道防线天花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

解答 解:(1)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患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因此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地震后这些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属于病原体;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当人体被感染后就成了传染源.
(2)针对传染病流行的这三个环节对传染病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因此,发现传染病患者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其目的是控制传染源,对水源、厕所、帐篷等场所喷洒消毒药物,其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
(3)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给灾民注射乙脑、麻疹、甲肝等疫苗,这一措施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讲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
(4)免疫是指人体对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的抵抗力,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指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出生后产生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皮肤的防御功能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病原体;传染源.
(2)传染源;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4)非特异.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传染病的相关内容,结合分析表中的内容来解答本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7.同学们一定很熟悉做过“鹅颈瓶”实验的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吧!他开辟了微生物领域,以下材料是他对狂犬病进行研究的过程,请认真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巴斯德和助理们,冒着危险采集狂犬的唾液,然后注射到健康犬只的脑中,健康的犬只果然马上发病死亡,历经过数次的动物实验,巴斯德推论出狂犬病病毒应该都集中于神经系统,因此他大胆地从病死的兔子身上取出一小段脊髓,悬挂在一支无菌烧瓶中,使其干燥.他发现,没有经过干燥的脊髓,是极为致命的,如果将脊髓研磨后将其和蒸馏水混合,注入健康的犬只甲体内,甲狗必死无疑;相反的,将干燥后脊髓和蒸馏水混合注入狗的身上,却都神奇的活了下来.巴斯德于是推断干燥后脊髓的病毒已经死了,至少已经非常微弱,因此他把干燥的脊髓组织磨碎加水制成疫苗,注射到乙犬只脑中,再让打过疫苗的乙狗,接触致命的病毒,经过反复实验后,接种疫苗的乙狗,即使脑中被注入狂犬病毒,也都不会发病了,巴斯德高兴的宣布狂犬疫苗研发成功!
(1)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生的神经组成.
(2)材料中指出“得狂犬病死亡的兔子年轻脊髓未经干燥时是致命的,但干燥后脊髓中的病毒已经死亡或者非常微弱了”,从病毒的生存方式来看,对此做出的合理解释是病毒必须要寄生在活的细胞中.
(3)甲狗在实验过程中起到了对照的作用.
(4)疫苗进入乙狗体内后,相当于一种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的特殊蛋白质,从而消除病原体,这是狗抵御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
(5)现代医学实践表明:对于创伤深广严重者,除要按要求注射疫苗外,还应在24小时内注射高效抗病毒血清,才能有效防治狂犬病,以上防治措施中所用的抗病毒血清是一种抗体.
(6)为了进一步防治狂犬病,我市大力整治病犬,这是预防传染病流行措施的控制传染源.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