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8.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对此生物现象,有人提出: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的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人们把这种假说称为“鹿角效应”.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同一(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2)以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为例,写出一条最长的食物链草→兔→狼(或草→鹿→狼).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小柯同学用狗(此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设计了下表的三组实验:
实验组别甲组乙组丙组
实验方案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的项圈同时向流水池抛出2个相同的棍棒同时向流水池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
记录时间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时间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时间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时间
以下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BC.
A.测试时要求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要相同
B.实验中项圈或棍棒是模拟雌鹿或雄鹿
C.实验中狗是模拟鹿的天敌
D.若丙组平均时间大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

分析 (1)种群是生活中一定地域内的所有同种生物个体的综合,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同一种群.
(2)生物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因此该草原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群落.
(3)分析该模拟实验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三组实验的抛出物不同,因变量是每次抛出后够叼回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

解答 解:(1)由分析可知,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同一种群.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根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最长的食物链是草→兔→狼(或草→鹿→狼).
(3)根据“鹿角效应”的假说认为,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由此,在模拟实验中,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的项圈(猎物相同)──符合假说,猎物不易被捕食;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的棍棒(猎物相同)──符合假说,猎物不易被捕食;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猎物不相同)──不符合假说,猎物容易被捕食.所以,甲、乙、丙三组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为:丙组平均时间<甲组=乙组.遵循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猎物的相同还是不同.而无关变量“距离长短”必须控制,故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应当“相同”.项圈或棍棒在该模拟实验中,相当于草原上的雌鹿或雄鹿,因此,若丙组平均时间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C错误.
故答案为:(1)同一;
(2)草→兔→狼(或草→鹿→狼);
(3)ABC.

点评 此题综合性较强,需要用到生态学研究的研究方法类比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灵活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