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8.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对此生物现象,有人提出: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的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人们把这种假说称为“鹿角效应”.(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同一(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2)以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为例,写出一条最长的食物链草→兔→狼(或草→鹿→狼).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小柯同学用狗(此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设计了下表的三组实验:
实验组别 | 甲组 | 乙组 | 丙组 |
实验方案 | 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的项圈 | 同时向流水池抛出2个相同的棍棒 | 同时向流水池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 |
记录时间 | 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时间 | 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时间 | 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时间 |
A.测试时要求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要相同
B.实验中项圈或棍棒是模拟雌鹿或雄鹿
C.实验中狗是模拟鹿的天敌
D.若丙组平均时间大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
分析 (1)种群是生活中一定地域内的所有同种生物个体的综合,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同一种群.
(2)生物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因此该草原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群落.
(3)分析该模拟实验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三组实验的抛出物不同,因变量是每次抛出后够叼回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
解答 解:(1)由分析可知,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同一种群.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根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最长的食物链是草→兔→狼(或草→鹿→狼).
(3)根据“鹿角效应”的假说认为,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由此,在模拟实验中,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的项圈(猎物相同)──符合假说,猎物不易被捕食;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的棍棒(猎物相同)──符合假说,猎物不易被捕食;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猎物不相同)──不符合假说,猎物容易被捕食.所以,甲、乙、丙三组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为:丙组平均时间<甲组=乙组.遵循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猎物的相同还是不同.而无关变量“距离长短”必须控制,故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应当“相同”.项圈或棍棒在该模拟实验中,相当于草原上的雌鹿或雄鹿,因此,若丙组平均时间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C错误.
故答案为:(1)同一;
(2)草→兔→狼(或草→鹿→狼);
(3)ABC.
点评 此题综合性较强,需要用到生态学研究的研究方法类比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灵活解答.
A. | 动植物的各种组织都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的 | |
B. | 植物叶片的表皮、动物的血液都属于器官 | |
C. | 植物的叶、花、种子和人体的心脏、血管都属于器官 | |
D. | 动植物共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
①体温下降②皮肤血管收缩③机体耗氧量降低④体温调节中枢生理性增强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 | ①③④ | B. | ①④⑤ | C. | ②③⑤ | D. | ②④⑤ |
A. | 受精的鸟卵结构中的胚盘,经过不断发育能形成雏鸟 | |
B. | 苍蝇、蝗虫的发育都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 |
C. | 在青蛙的生殖季节,雌、雄蛙抱对,进行体内受精 | |
D. | 同学们喜欢吃的番茄,是由番茄雌花的胚珠发育来的 |
A. | 蛇 | B. | 青蛙 | C. | 鲫鱼 | D. | 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