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7.阅读以下实验探究过程:①用线掉着一只小蝗虫逗引一只饥饿的蟾蜍,蟾蜍会立即张口把小蝗虫吃掉.②换成用线掉着一只形状和颜色都很像大野蜂,但却没有毒刺的盗虻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会像对待小蝗虫那样吞吃掉盗虻.③接着用线吊着大野蜂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仍是张口去吞,不过大野蜂蛰了一下蟾蜍的舌头,蟾蜍立刻把大野蜂吐了出来.④再次用大野蜂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伏着头不予理睬了.⑤改用盗虻再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也是不去吞吃了.⑥最后,还是用线吊着小蝗虫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又把小蝗虫吞吃了,显示出蟾蜍并没有吃饱.回答问题:(1)步骤①②③说明了蟾蜍有捕食昆虫的本能,这是先天行为.
(2)步骤④说明了蟾蜍通过生活经验,对大野蜂有了识别,因而不再吞吃,这是学习行为.
(3)步骤⑤说明了蟾蜍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高等动物的能力低.
(4)步骤⑥证明了蟾蜍在步骤③④⑤中确实建立起新的学习行为.
(5)如果换做某种和蟾蜍食性相同的哺乳动物来做这个实验,结果会是相同的吗?如果不是,可能会是什么样?
分析 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如下表:
类别 | 形成 | 获得途径 | 适应特征 | 进化趋势 |
先天性行为 |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 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 适应稳定的环境. | 高等动物行为的主要方式. |
学习行为 | 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形成的新的行为 |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作用获得. | 适应多变的环境. | 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越复杂. |
解答 解:(1)蟾蜍有捕食昆虫的本能,是受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2)实验④中,没有吃饱的蟾蜍对于大野蜂不予理睬,是因为以前被大野蜂蛰过舌头,这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经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3)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越复杂;
(4)实验⑥证明了蟾蜍在实验③④⑤中确实建立起了学习行为.
(5)如果换做某种和蟾蜍食性相同的哺乳动物来做这个实验,结果不会是相同的,因为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越复杂,所以哺乳动物容易形成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1)先天;
(2)学习;
(3)低;
(4)学习行为;
(5)不会相同;哺乳动物容易形成学习行为.
点评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学习行为和先天性行为的区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7.下列不能同时进行的两项生理活动是( )
A. | 消化和吸收 | B. | 吐咽与呼吸 | C. | 发声和呼吸 | D. | 消化和呼吸 |
8.下列关于动植物结构层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动植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 | |
B. | 动物体基本组织有:保护、肌肉、神经、结缔组织四种 | |
C. |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 | |
D. | 人体的心脏属于器官 |
5.技术人员常以杂交育种的方式培育水稻新品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第④组数据,可推断高茎为显性性状.
(2)基因在亲代和子代之间传递的“桥梁”是生殖细胞.
(3)如果显性基因用H表示,隐性基因用h表示,则第③组子代中高茎的基因组成是Hh;如果它们与矮茎水稻杂交,其后代为高茎的概率是50%.
(4)下列哪项和本题应用了相同育种原理C.
A.克隆“多莉羊”B.太空椒 C.高产抗倒伏小麦 D.组织培养的菊花.
组别 | 亲代杂交组合 | 子代性状 |
① | 高茎×高茎 | 全是高茎 |
② | 矮茎×矮茎 | 全是矮茎 |
③ | 高茎×矮茎 | 既有高茎,又有矮茎 |
④ | 高茎×高茎 | 既有高茎,又有矮茎 |
(2)基因在亲代和子代之间传递的“桥梁”是生殖细胞.
(3)如果显性基因用H表示,隐性基因用h表示,则第③组子代中高茎的基因组成是Hh;如果它们与矮茎水稻杂交,其后代为高茎的概率是50%.
(4)下列哪项和本题应用了相同育种原理C.
A.克隆“多莉羊”B.太空椒 C.高产抗倒伏小麦 D.组织培养的菊花.
2.有“空中死神”之称的环境问题是( )
A. | 臭氧空洞 | B. | 光化学烟雾 | C. | 酸雨 | D. | 沙尘暴 |
9.嫁接时,被接的植物体叫( )
A. | 接穗 | B. | 插条 | C. | 砧木 | D. | 压条 |
7.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A. | 物质分解和能量释放 | B. | 能量循环和物质流动 | ||
C. | 能量积累和物质合成 | D. |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
8.下表是某组同学在同一天中测量草坪、灌木丛和裸地三个地点的空气湿度后所得到的数据
(1)分析数据可知:甲数据测量来自裸地,乙数据测量来自草坪,丙数据测量来自灌木丛
(2)据表分析A、B、C是指测量的早、中、晚不同时间里空气湿度,由于B栏的湿度最小,所以B是中午时测量得到的数据.
(3)表中丙的湿度最大,其次是乙,甲的湿度最小,这说明了植物越高大蒸腾作用越大,空气湿度就大
(4)本次实验用作对照的数据是甲
(5)判断这组同学在测量过程中的不同做法,其中正确的是C.
A.在裸地的水洼地测量空气湿度
B.为了方便、稳妥地测量,在灌木丛中可以把干湿表放在地上进行测量
C.在三个不同时段中分别测量三次,每次测量要相隔8~10min,认真记录并计算出平均值
D.坚持每次都用同一个干湿表测量三个不同地点的空气湿度,认真记录并计算出平均值.
甲 | 乙 | 丙 | |||||||
A(%) | B(%) | C(%) | A(%) | B(%) | C(%) | A(%) | B(%) | C(%) | |
1 | 74 | 64 | 73 | 80 | 70 | 79 | 83 | 77 | 83 |
2 | 70 | 58 | 72 | 75 | 64 | 74 | 82 | 73 | 83 |
3 | 78 | 66 | 74 | 86 | 70 | 84 | 86 | 74 | 80 |
合计 | 74 | 62 | 73 | 80 | 68 | 79 | 84 | 75 | 82 |
(2)据表分析A、B、C是指测量的早、中、晚不同时间里空气湿度,由于B栏的湿度最小,所以B是中午时测量得到的数据.
(3)表中丙的湿度最大,其次是乙,甲的湿度最小,这说明了植物越高大蒸腾作用越大,空气湿度就大
(4)本次实验用作对照的数据是甲
(5)判断这组同学在测量过程中的不同做法,其中正确的是C.
A.在裸地的水洼地测量空气湿度
B.为了方便、稳妥地测量,在灌木丛中可以把干湿表放在地上进行测量
C.在三个不同时段中分别测量三次,每次测量要相隔8~10min,认真记录并计算出平均值
D.坚持每次都用同一个干湿表测量三个不同地点的空气湿度,认真记录并计算出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