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探究与思考: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放入1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并进行充分的搅拌;②将馒头碎屑放入2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并进行充分的搅拌;③将馒头块放入3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不进行搅拌.
(1)以“唾液”为变量时,应选取①和②两组作对照.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①和③两组作对照.
(2)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C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可观察到①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由此你会联想到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
(3)在实验开始前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实验中分别向三支试管注入两毫升的唾液或清水,最后分别向三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这些严谨的操作步骤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保持变量的唯一.
(4)为了避免实验结果出现偶然性,我们应当怎样做?重复实验.
(5)在制定探究计划时,有同学提出:“除了上述三种处理以外,还应有第四种处理,即将馒头块放入4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不进行搅拌.”你认为这种处理有必要吗?没有(填“有”或“没有”)
分析 该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1号试管和2号试管,变量是唾液,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号试管和3号试管,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目的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有促进作用.
解答 解:(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1号试管和2号试管形成了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为了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消化的促进作用,以1号试管和3号试管形成了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
(2)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1号试管中的馒头经过切碎、搅拌后与唾液混合充分,在适宜的温度下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因此加入碘液后不变蓝.
(3)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分别向三支试管注入两毫升的唾液或清水,最后分别向三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这些操作就是为了保证变量的唯一性;
(4)通过重复实验可减少实验结果的偶然性,是试验结果更可靠.
(5)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不搅拌”与①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会有两个实验变量,这违背了对照实验中变量单一的原则,由此第四种处理没有必要.
故答案为:(1)①和②;①和③
(2)①;唾液的分泌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
(3)保持变量的唯一
(4)重复实验
(5)没有
点评 在设计对照实验时要注意变量的惟一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3.人类具有恒定的体温、胎生、哺乳等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说明( )
A. | 人类起源于哺乳动物 | B. | 人类比哺乳动物高等 | ||
C. | 人类与哺乳动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 D. | 人类与其他的哺乳动物没什么区别 |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糖尿病、恶性肿瘤、手足口病属于“生活方式病”,又叫“现代文明病” | |
B. | 体液中的溶菌酶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膜,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 |
C. | 注射狂犬疫苗让人获得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 |
D. | 一种抗体对多种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
17.人类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从性状开始,已深入到基因水平,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的长发和短发是一对相对性状 | |
B. | 转基因超级鼠的诞生,说明性状控制基因 | |
C. | 为了减少人类遗传病发生的几率应禁止近亲结婚 | |
D. | 在人的生殖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23个DNA分子 |
7.马的体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数目,是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 )
A. | $\frac{1}{4}$ | B. | $\frac{1}{2}$ | C. | 1倍 | D. | 2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