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2017年,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你对可燃冰有多少了解呢?

什么是可燃冰?

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甲烷水合物的分子结构就像一个一个由若干水分子组成的笼子,每个笼子里一个甲烷分子。

可燃冰是怎样形成的?

可燃冰的形成要满足三个条件:(1)温度不能太高。(2)压力要足够大。(3)要有甲烷气源。在上述三个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天然气可与水生成甲烷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

甲烷水合物能稳定存在的压强和温度范围如图所示:

为什么开采困难?

可燃冰开采的最大难点是保证甲烷气体不泄露、不引发温室效应,甲烷引发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厉害1020倍,可燃冰一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喷井意外,还可能会破坏地壳稳定平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

可燃冰有哪些用途?

一体积可燃冰可储载约164倍体积的甲烷气体,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而且储量丰富,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甲烷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制造碳黑、乙炔、氰化氢等。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可燃冰形成的适宜条件是_________

A 高温高压 B 低温高压 C 低温低压

(2)可燃冰作为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3)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有关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可燃冰不是冰

B 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灾害

C 1atm25℃时,可燃冰能稳定存在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金属知识后,对金属钙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非常感兴趣,并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1)对金属钙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金属钙能否与水反应?

(实验探究)取一粒金属钙投入盛有50mL水的烧杯中,钙粒与水剧烈反应,四处游动,产生气泡,溶液出现浑浊,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发热。反应结束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变澄清,往烧杯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实验结论)金属钙能与水反应。经进一步检验,产生的气体能燃烧。请写出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交流与反思)反应结束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变澄清的原因是___

(2)对久置于空气中的生石灰干燥剂的组成成分及含量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Ca(OH)2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该小组称取10.0g干燥剂样品于控温电加热器中,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ABC中药品足量,实验操作正确)

(实验数据记录)充分反应后,产物被完全吸收,A装置增重0.9gB装置增重2.2g

(分析与结论)该包干燥剂的成分有____(填化学式),其中Ca(OH)2的质量为___g

(反思与拓展)

①停止加热后,需要通入N2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__

②若没有C装置,会导致含量测定结果偏小的成分是___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进行以下实验:

(探究一)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设计实验: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中倒入20mL 4%盐酸,用温度计测量反应前后各溶液的温度。乙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方案:

实验编号

实验方案

实验1

20mL 4%盐酸中倒入20mL水,测定稀释前后溶液的温度。

实验2

20mL 5%氢氧化钠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测定稀释前后溶液的温度。

实验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实验3溶液升高的温度远大于实验1与实验2溶液升高的温度之和,由此你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探究二)盐酸与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

下图是丁同学在20℃、基本隔热条件下利用温度传感器,分别测定向20mL水和20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各倒入20mL 13.7%盐酸的温度与时间变化曲线。

曲线①为水+13.7%盐酸温度变化曲线

曲线②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13.7%盐酸温度变化曲线

实验测得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稀释时温度变化不大,可忽略不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518.0秒后,曲线①逐渐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比较曲线①和曲线②,你认为13.7%盐酸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11167  211175  211181  211185  211191  211193  211197  211203  211205  211211  211217  211221  211223  211227  211233  211235  211241  211245  211247  211251  211253  211257  211259  211261  211262  211263  211265  211266  211267  211269  211271  211275  211277  211281  211283  211287  211293  211295  211301  211305  211307  211311  211317  211323  211325  211331  211335  211337  211343  211347  211353  211361  21141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