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对比、归纳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请补充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实验过程)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分析或结论 | |
实验一 | 步骤一:取少量硫酸铜晶体放在研钵内观察。 | 现象:晶体为蓝色。 |
步骤二:用研杵将硫酸铜晶体研碎。 | 现象:__________。 | |
步骤三:在2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研碎前、后的硫酸铜晶体,并加入少量水,振荡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 | 现象:研碎后的硫酸铜晶体溶解的更快。 原因是__________。 | |
步骤四:向上述两支试管中各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 现象:2支试管中均有蓝色不溶物生成。 该对比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 |
实验二 |
| 现象:有部分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粉末由黑色变成红色的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上述现象说明木炭和氧化铜发生了化学变化。 |
(实验结论)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题目】已知A与一定量的B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物为C和D。
物质 | A | B | C | D |
|
微观示意图 |
(1)从微观角度看,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宏观角度看,
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
(2)从变化角度看,该反应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填名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若在反应中继续通入足量的B,则C可进一步完全转化为,写出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学习了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氧化铜能否起到类似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呢?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
(猜想和假设)
猜想Ⅰ氧化铜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猜想Ⅱ氧化铜参与反应产生氧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猜想Ⅲ氧化铜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用天平称量氧化铜,取
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1)填写下表:
步骤③现象 | 步骤⑥结果 | 步骤⑦现象 | 结论 |
溶液中有气泡放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猜想Ⅰ、Ⅱ不成立;猜想Ⅲ成立. |
(2)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⑦的目是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化学符号(或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