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依据下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和收集装置,选择“I”或“II”进行作答,二者均作答,按“I”进行计分。
I | II |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发生装置选择_____。 (2)氧气可选用E进行收集,其原因是_____。 |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收集装置选择_____。 (2)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_____。 |
【题目】某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 甲 | 乙 | 丙 |
实验 | a、c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 b、d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 |
(1)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乙实验,若电解18g 水,则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质量为_____g 。
(3)丙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题目】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到盛氢氧化钙溶液的小烧杯中,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CaCl2溶液显中性
(猜想与假设)针对疑问,甲组同学猜想如下:
猜想I :只有CaCl2;
猜想II: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Ⅲ:有CaCl2和Ca(OH)2;
猜想IV:有CaCl2、HCl和Ca(OH)2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IV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进行了下列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 通入CO2 | 滴加Na2CO3溶液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结论 | 溶液中含有Ca(OH)2 | 溶液中含有Ca(OH)2 | 溶液中含有Ca(OH)2 |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III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
(1) 丙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请你帮助他们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交流)
(3) 某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时,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图可知,在c点处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要使c点对应的溶液变成b点对应的溶液,需要除去杂质,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除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