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化学课堂正在进行,以下是教学片断。请你参与他们的学习并完成相关任务。
(演示实验)老师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加入NaHCO3粉末,点燃酒精灯,对试管预热后集中加热,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CO2.继续加热至无气体产生后撤出导管,熄灭酒精灯。
(问题提出)实验后,同学们对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粉末产生了兴趣:剩余粉末由什么物质组成?
(猜想假设)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对固体粉末作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NaOH;猜想二:NaOH和Na2CO3;猜想三:Na2CO3。
(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方案一 | 取适量粉末溶于水后向溶液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摇匀 | 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
小明根据实验现象认为猜想一成立。小组讨论后,大家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_____。
实验方案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方案二 | 步骤一 | 取适量粉末溶于水后加 入过量的BaCl2溶液 | _____ | 猜想一不成立 |
步骤二 | 取步骤一的上层清液加入MgCl2溶液2﹣3mL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三成立 |
(评价交流)小华认为步骤二也可以用MgSO4代替MgCl2,大家不同意他的观点,理由是_____。
(拓展延伸)请你总结上述实验成果,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题目】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常用铁锅做饭,主要利用了铁的_____性。
(2)厨房中铁锅容易生锈,结合生活实际,写出一种防止铁锅生锈的具体方法_____。
(3)铝合金制造的飞机外壳,具有轻量化、能抗击强大气流的冲击、耐受水雾和雨雪侵蚀等特点。这是利用了铝合金的_____、_____等优点(写出两条即可)。
(4)某研究小组为探究铁、铜、锰(Mn)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下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试管中所用 5%的盐酸体积相同)。
(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立即产生气泡,速率较慢 | 无明显现象 | 立即产生气泡,速率较快 |
实验结论 | 铁、铜、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______>______>_____ |
写出实验一试管中铁和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