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仪器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收集某气体应具备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你认为CO2能否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色?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若某同学用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将制得的CO2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未变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4)若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和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同时检验二氧化碳。若气流按从左到右方向,用仪器接口字母表示连接顺序b→h→i→______→______→j(选填小写字母)
【答案】不易溶于水 E CaCO3+2HCl=CaCl2+H2O+CO2↑ 不能 使用的是浓盐酸 d c
【解析】
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1)A装置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气体要不溶于水,也不和水反应,故应具备的物理性质是不易溶于水。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固体加热装置,故选E。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CO2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色,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若某同学用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将制得的CO2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未变浑浊,其原因可能是使用的是浓盐酸,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随二氧化碳进入澄清石灰水,影响实验现象。
(4)若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和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同时检验二氧化碳。若气流按从左到右方向,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用仪器接口字母表示连接顺序b→h→i→d→c→j。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在室温为 15℃时,同学们将 10g 氢氧化钠固体完全溶解于 80g 水中,冷却至室温后匀速的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同时用传感器测定溶液的 pH 及温度的变化,用数据采集器记录并绘制图像如图 2 和图 3 所示。
(查阅资料)
①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部分)
温度/℃ | 0 | 15 | 20 | 30 |
碳酸氢钠的溶解度/g | 6.9 | 8.72 | 9.6 | 11.1 |
碳酸钠的溶解度/g | 7.1 | 13.25 | 21.8 | 39.7 |
②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能化合生成碳酸氢钠。
(进行实验)
(1)图 1 所示实验中,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长颈漏斗”的原因是_____;
(2)通过图像分析,小苏打溶液是显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3)为了确定M 处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加入试剂 | 实验现象 | 初步实验结论 |
① | 加入过量的_____; | 产生白色沉淀 | 含有_____。 |
② | 滴入_____; | 溶液变红 |
(反思与评价)
(4)为确定 M 处溶液的成分,(3)中步骤①中加过量试剂的目的是_____,步骤①②能否颠倒?_____(填“能”或“否”)。/p>
(注意:若答对第(5)、(6)小题奖励 4 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 60 分。)
(拓展延伸)
(5)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 18min 后溶液的 pH 不再变化, 则此时烧杯中就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
(6)图 2 中,BC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图 3 中,DE 段温度变化的原因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