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利用图Ⅰ 装置将足量的盐酸加入到10g水垢中。随反应进行,装置C质量的变化如图Ⅱ所示。请回答:
(1)B瓶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
(2)若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水垢中含有其他成分,请根据图Ⅱ数据计算:水垢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要求计算过程)
(3)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第一次测量时没有通入N2,第二次测量时开始通入N2,结果发现第一次测得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_____;你认为向图Ⅰ装置A中不断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
【答案】干燥二氧化碳 25% 偏小 反应前:排尽装置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后:使生成二氧化碳完全吸收
【解析】
(1)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B瓶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二氧化碳;
(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将二氧化碳吸收,所以装置C质量增加的量为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也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由图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3g。设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是x
x=7.5g
水垢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是
(3)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第一次测量时没有通入N2,会导致生成的二氧化碳残留在锥形瓶内,不能被吸收,结果发现第一次测得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小;向图Ⅰ装置A中不断通入N2的目的是反应前通氮气是排尽装置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后通氮气的目的是将生成二氧化碳完全吸收。
【题目】在化学课上,某活动小组将燃烧的钙迅速伸入到盛满CO2的集气瓶中,钙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一种白色物质。
(提出问题)小组同学一致认为黑色颗粒是单质碳。那么白色物质是什么呢?
(进行猜想)甲同学认为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物质可能是CaO;丙同学认为白色物质是CaCO3;丁同学认为白色物质是______________。其他同学立刻认为甲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方案1 | ①取适量白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 __________ | 白色物质中含有CaO。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 |
②静置后,向上层清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 _________ | ||
方案2 | 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现象。 | 没有气泡产生 |
(实验总结)钙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题目】常温下,往盛放适量M物质的烧杯中逐渐加入N物质并充分搅拌。下图横坐标x表示N物质的质量,纵坐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物理量(见下表)。下列实验与图像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
M | N | y | |
A | 二氧化锰 | 过氧化氢溶液 | 固体的质量 |
B | 水 | 氢氧化钠 | 溶液的温度 |
C | 饱和氯化钠溶液 | 氯化钠 |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D | 硫酸铜溶液 | 铁粉 | 溶液的质量 |
A.AB.BC.CD.D
【题目】2018年5月18日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试海成功,航母的许多电子元件使用了黄铜。为测定某黄铜(假设合金中仅含铜,锌)中铜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同学称取20g黄铜粉末于烧杯中,将80g稀硫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 20 | 20 | 20 | 20 |
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g) | 39.92 | 59.84 | 79.80 | 99.80 |
(1)黄铜粉末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_______g。
(2)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3)第三次实验中溶质的种类为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