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乙的饱和溶液降温,不能析出晶体
B.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t2℃时,30 g 乙加到100 g水中能得到130 g溶液
D.升高温度,甲的不饱和溶液会变成饱和溶液
【答案】B
【解析】
A、由图像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将乙的饱和溶液降温,乙的溶解度会减小,溶液中会析出晶体,选项错误;
B、由图像可知,t1℃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则表明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选项正确;
C、由图像可知,t2℃时,乙的溶解度为25g,则此时30 g 乙加到100 g水中只能溶解25g乙,得到125g溶液,选项错误;
D、升高温度,甲的溶解度增大,则甲的不饱和溶液会变得更不饱和,选项错误,故选B。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探究。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到盛氢氧化钙溶液的小烧杯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针对疑问,甲组同学猜想如下:
猜想 I:只有 CaCl2 猜想 II:有_____
猜想 III:有 CaCl2 和 Ca(OH)2 猜想 IV:有 CaCl2、HCl 和 Ca(OH)2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 IV 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进行了下列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 通入 CO2 | 滴加 Na2CO3 溶液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______ | _____ |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结论 | 溶液中含有:Ca(OH)2 | 溶液中含有:Ca(OH)2 | 溶液中含有:Ca(OH)2 |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 III 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
(1)丙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请你帮助他们说明原因_____。
(2)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