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6分)铝制品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但铝制品却不宜长时间盛放腌制食品。资料显示:“铝制品表面虽然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氯化钠也会破坏氧化膜的结构,加速铝制品的腐蚀。”
《提出问题》氯化钠溶液中的哪一种离子对氧化膜产生了破坏作用?
《实验方案》
实验序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方  案



现  象
A中铝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B中铝片无明显现象。
 
          ②          
与A中的现象相同
结  论
溶液中对氧化膜产生了破坏作用的离子可能是     ①  
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片会与CuSO4溶液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 
验证了实验1的结论。
《反思》针对实验3,莹莹认为还应增做一个对比实验,她的方案是向B试管中再加入Na2SO4溶液,结果无明显现象。该实验可证明溶液中对氧化膜不产生破坏作用的离子是      ⑤    
①  Cl(氯离子)          ②铝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③2Al + 3CuSO4 ="==" Al2(SO4)3 + 3Cu     ④氯化钠(NaCl)   ⑤ 钠离子(Na+
① 未打磨的铝片与硫酸铜溶液不发生反应时因为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 ,但与氯化铜就发生化学反应因为氧化膜产生了破坏作用,就是溶液中多了氯离子才产生的②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④离子对氧化膜产生了破坏作用,⑤因为没有破坏氧化膜所以铝不能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在装潢、装饰和书写对联时,常用到一种“金粉”,已知这种“金粉”是由两种金属形成的合金粉末。三位同学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甲同学:取少量“金粉”放入燃烧匙中,用酒精灯加热,发现“金粉”变黑,立即将燃烧匙伸入盛有H2的集气瓶中,黑色粉末又恢复金黄色。
乙同学:另取,放入试管中,加足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始终有红色固体不能溶解。
丙同学:通过定量实验测得一些数据,再计算出“金粉”中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4。
回答下列问题:① 写出与实验现象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判断反应类型。
甲同学的实验中金粉变黑:                               ,(      )反应
乙同学的实验中产生气体:                               ,(      )反应
② 假设“金粉”是纯的黄金,在甲、乙两同学的实验中应观察到:
                                ,乙                           
③ 在乙同学的实验中,若把稀盐酸换为AgNO3溶液,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 丙同学的实验中,至少应该测量的一组数据是     (填下列选项的字母标号)。
A.“金粉”的质量B.“金粉”溶于盐酸后剩余固体的质量
C.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D.反应放出气体的体积和密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