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1)t2℃时甲的溶解度为____

(2)t1℃时将30 g丙加入到50 g水中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为____

(3)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______

【答案】 20g 70g 乙>甲>丙

【解析】(1)t2℃时甲的溶解度为20g;

(2)t1℃是,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故将30 g丙加入到50 g水中只能溶解20g的丙物质,故形成溶液的质量为70g;

(3)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温度由t3℃时降温至t2℃,甲乙有晶体析出,溶液是饱和溶液,丙物质变为不饱和溶液,由图可知,t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乙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某化学研究小组对蜡烛(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设计图 1 所示实验,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请推测靠近三通管_____(填“上口”或“下口”)的火柴火焰熄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大烧杯将高低 2 支燃烧的蜡烛罩住(如图 2),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 蜡烛后熄灭。

(提出问题)导致高的蜡烛先熄灭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假设 1:可能是高蜡烛火焰附近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大导致其先熄灭; 假设 2:可能是高蜡烛火焰附近的氧气浓度过低导致其先熄灭。

(设计实验)

甲同学按图 2 装置进行实验,点燃蜡烛,用大烧杯罩住。一段时间后,发现贴在烧杯内上部 的滤纸先褪色,说明此时高蜡烛附近的二氧化碳浓度比低蜡烛附近的浓度_____(填“高” 或“低”)。

(3)为进一步验证假设 1,乙同学收集 1 瓶含 20%氧气和 80%二氧化碳的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封,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慢慢熄灭,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假设 1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注意:若答对第(4)小题奖励 4 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 60 分)

(4)丙同学使用传感器测得密闭装置内蜡烛从燃烧到熄灭后的过程中(80s 时蜡烛熄灭), 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 3,则可得出蜡烛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

(5)结合已有知识和上述实验分析,乙同学实验中,蜡烛完全熄灭后瓶内含有的气体有_____

【题目】某化学社团的同学发现,不同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着相同的实验现象。但从化学的角度去研究,会发现其有本质的区别。

【现象分析】

实验一: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加入一定量的水,迅速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振荡左侧试管(如右图)

实验二:用氧化钙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一次上述实验。

上述两个实验的相同现象之一是__________

上述两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实验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另一个实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本质归纳】相同的实验现象,既可以由物理变化引起,也可以由化学变化引起。

【探究运用】在探究白色粉末的组成时,要研究相同实验现象的本质区别。

实验三: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钡、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取一定量该粉末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

小奇同学查阅资料,得出碳酸钠的水溶液显___________(酸性中性碱性”)

小明同学认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钡;

小意同学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准确,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小燕同学进一步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1)步骤②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无色,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是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步骤③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红色,则滤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

(3)小鹏同学只做了一个实验,他取少量滤渣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说明原白色粉末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钙二种固体。

(4)小鹏同学为进一步测定白色粉末的组成,进行了定量研究。他称取白色固体粉末10g,进行如流程所示实验,测得滤渣B的质量为5g,请你帮小鹏计算一下白色粉末中各成分的质量为________(请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