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将15.9g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碳酸钠粉末与100g稀盐酸放入同一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后,测得烧杯内溶液的质量为111.5g, 求: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_____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多少?_____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
【答案】4.4g 10.6g 15.2%
【解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5.9g+100g-111.5g=4.4g;
(2)设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y,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x。
y=10.6g;
x=11.7g;
(3)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15.9g-10.6g=5.3g,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4.4g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10.6g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2%。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小红同学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如下图所示)。她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想起氢氧化钠溶液中事先没有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程度,她从烧杯中取了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液体颜色没有变化。于是她对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了以下探究:
(1)小红认为此时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①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②氢氧化钠有剩余;③盐酸有剩余。小明同学却判定不可能“氢氧化钠有剩余”,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
(2)他们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欲对上述其他两种可能情况进行验证。请根据相关内容填写下表:
实验方法 |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 结论 |
将少量锌粒放入试管中,然后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至试管中 | ____________ | 盐酸过量 |
无明显现象 | 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
(3)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利用下列几种物质代替锌粒,也可以达到验证目的,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生锈的铁钉 B碳酸钠粉末 C硫酸钠粉末 D氢氧化铜
(4)下列曲线能够表示小红所做实验中溶液pH变化趋势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5)小红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看到有气泡冒出,你猜测的原因是__________。为证实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小红在向试管中取样后,还需要滴加_______,__________(填两种种类不同的物质名称)。
【题目】初中实验室有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如图),为确定其成分,某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1)同学们提出以下猜想:
A同学: HCl
B同学: H2O2
C同学: H2SO4
从受损标签的信息来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猜想肯定错误;
(2) B同学为验证其猜想,在试管中加入了一种黑色粉末________ (填化学式),并在试管口放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但他未观察到任何明显的现象,由此,同学们确定C同学猜想正确;
(3)老师要求同学们用多种方案来验证该结论,请你参与设计。
方案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
方案1 | 试管中加入少量Na2CO3粉末后再加入过量的该溶液 | 溶液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 |
方案2 | 试管中加少量CuO后再加入过量的该溶液 |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方案3 | 试管中加入少量____________________(填“Zn” 或“Cu”)后再加入少量的该溶液 | 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 |
方案4 | 取样后加入过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振荡,再加入过量稀硝酸 | 有白色沉淀产生,加入硝酸后白色沉淀无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