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根据以下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医院可用A装置来观察给病人输氧情况,导管______(“a”“b”)应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2)B实验为确保实验成功,首先保证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如果装置漏气,则测出的O2的含量将

____________(偏大偏小不变”)

(3)C实验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集气瓶底预先放水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实验常用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的分离。

①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②以下实验目的中可利用此实验方法达成的有_____(填字母序号)

A.双氧水制氧气实验后回收二氧化锰

B.除去食盐中少量的泥沙

C.从蔗糖水中提取蔗糖

D.将铁粉与铜粉分离

【答案】 b 偏小 防止生成的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引流 AB

【解析】(1)装置A内盛放水时,把氧气从导管a通入而使导管b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通过监控装置E内气泡可达到观察给病人输氧情况的作用;

(2)如果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导致外部的空气进入试管,水倒流进入试管小于试管容积的1/5,使结果偏小

(3)C实验中铁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Fe+O2Fe3O4;防止生成的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所以集气瓶底预先放水;

(4)①过滤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②A、双氧水制氧气实验后剩余物为水和不溶于水的二氧化锰,可用过滤的方法回收二氧化锰,正确;

B、食盐易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可用过滤方法除去食盐中少量的泥沙,正确;

C、蔗糖易溶于水,不能用过滤方法从蔗糖水中提取蔗糖,错误;

D、铁粉与铜粉都不溶于水,不能用过滤方法将铁粉与铜粉分离,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对课本的实验改进是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体现;宏观实验、微观探析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萍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萍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可以迅速观察到明显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萍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

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氢氧化钠固体能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热量)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萍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只需写一点)

【思维拓展】小蕊受小萍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4)小蕊查阅资料得知:稀硫酸中含有硫酸(化学式H2SO4),没有挥发性,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硫酸钠和水,写出上述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不同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蕊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和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

资料:

①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

②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③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2)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3)如下:

请回答问题:

(1)分析图2,氯酸钾分解温度__________(高于等于低于”)其熔点。

(2)分析图2,在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

(3)分析图3,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

当物质配比为12时,氯酸钾分解温度约为________

(4)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华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

①完善步骤Ⅲ中的填空: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Ⅳ中,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有余热的氯酸钾中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

③小华认为根据步骤Ⅳ的实验现象就能说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明不同意她的观点,小明认为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完善了实验方案,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结论,则氯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和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

资料:

①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

②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③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2)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3)如下:

请回答问题:

(1)分析图2,氯酸钾分解温度__________(高于等于低于”)其熔点。

(2)分析图2,在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

(3)分析图3,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

当物质配比为12时,氯酸钾分解温度约为________

(4)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华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

①完善步骤Ⅲ中的填空: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Ⅳ中,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有余热的氯酸钾中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

③小华认为根据步骤Ⅳ的实验现象就能说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明不同意她的观点,小明认为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完善了实验方案,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结论,则氯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 ____________

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

C.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D.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集合耗尽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

【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进行猜想】(1)装置漏气;(2)_________装置内氧气有剩余;

【实验探究1】小明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探究用铁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于是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3)通过7天测得的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19.13%

【交流与反思】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的方法测定结果更准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2】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利用铁粉、炭粉、氯化钠等物质又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4)8分钟后测得的数据如表:

实验前的体积

实验后的体积

集气瓶内空气

烧杯内蒸馏水

烧杯内剩余蒸馏水

131mL

90.0mL

63.6mL

请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结论与反思】通过上述实验探究,选择________(填物质名称)进行实验,可较为快速地完成实验并减小实验误差.

【拓展延伸】铜也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而锈蚀,生成铜绿[铜绿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若将图3装置中的粗铁丝换成足量的铜丝进行实验,请判断能否比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说明理由。 ________(不能”),理由____________(提示:铜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锈蚀时,当参加反应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体积相等时,反应才能恰好完成。)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