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甲、乙两种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2℃时,150g甲的饱和溶液与100g水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

D.t2℃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析出溶质的质量比乙小

【答案】C

【解析】

A、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中纵坐标数值越大,则物质的溶解度越大,由图可知,0t1℃区间,同一温度下甲的溶解度总是小于乙的溶解度,选项A错误;

B、由图可知,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则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题目中没有指明甲和乙的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所以无法确定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选项B错误;

C、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则t2℃时15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50g甲,该溶液与100g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0%,选项C正确;

D、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即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则将t2℃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甲析出溶质的质量比乙多,选项D错误。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市售“自热米饭”带有一个发热包,遇水后可迅速升温至150℃,保温时间达3小时,能将生米做成熟饭。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对发热包非常感兴趣,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1)发热包主要由生石灰、铁粉、镁粉、铝粉、炭粉、氯化钠中的若干种组成。

2)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均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但后者可溶于NaOH溶液生成偏铝酸钠(NaAl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成分探究)取出某品牌的发热包内灰黑色的固体粉末,分成两份。

1)第一组同学用磁铁靠近其中一份粉末,发现有黑色物质被磁铁吸引,证明粉末中含有_____(填名称)。用磁铁将该物质全部吸出后,剩余粉末为样品A

2)第二组同学将另一份粉末加水溶解、过滤后,取部分滤液滴入酚酞试液,滤液变红色,证明原粉末中含_____(填化学式);再向滤液中加入含有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看到_____,证明原粉末中含有氯化钠。

3)除上述物质外,还可能存在镁粉、铝粉、炭粉,对此大家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只存在上述三种中的一种;

猜想二:上述三种同时存在;

猜想三:存在铝粉和炭粉;

猜想四:存在_____(填名称);

猜想五:镁粉和炭粉。

(实验验证)小施用样品A进行实验,流程如下。向滤液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他观察到开始时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来又全部消失,最后得到的是无色溶液E

(实验结论)

1)不溶物D_____(填名称);

2)大家结合实验现象讨论后,认为猜想_____正确。

(原理探究)

第三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证明发热包放热主要来自于生石灰与水的反应。加水后发现A中温度迅速升高,B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为_____(填名称)。但温度很快下降,说明该反应很快结束,不能长时间保温。

(猜想)大家大胆猜测应该还有其他放热反应存在。

(实验验证)

同学们按资料介绍,用铁粉、炭粉和食盐水在锥形瓶中模拟铁的锈蚀实验,不久后发现锥形瓶外壁微烫,并持续较长时间。该现象很好地解释了发热包的保温机理。

(拓展活动)

在上述铁的锈蚀实验中未观察到有红色的铁锈产生。老师告诉同学们,铁锈蚀的过程是首先生成一种碱,这种碱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又变成另外一种碱,请写出生成另外一种碱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