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6
B.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6个电子,该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C.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不能与氧元素形成化合物
D.该原子的最外层达到了稳定结构
【答案】A
【解析】A、由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2+8+6=16,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该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该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错误.
C、由该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为非金属元素,能与氧元素形成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D、由该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该原子的最外层没有达到稳定结构,故选项错误.
故选A.
【题目】几位同学在实验室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完毕后,他们发现试管内仍有黑色固体物质存在.该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甲同学:木炭.
乙同学:氧化铜.
丙同学:木炭和氧化铜.
【查阅资料】木炭、铜都不与稀硫酸反应;
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实验设计】方案一:向盛有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现象.
方案二:取少量该黑色固体在空气中灼烧,观察现象.
【实验分析】(1)他们对“方案一”进行了分析讨论,达成了共识:若试管内溶液无色、还有黑色固体存在,证明 同学的猜想正确.若试管中溶液呈蓝色、无黑色固体,证明 同学的猜想正确.若出现的现象是 ,证明丙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他们按照“方案二”进行了实验操作,记录如下: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黑色固体红热并逐渐减少,最后消失 | 该黑色固体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题目】铁、铝、铜是常见的三种金属.同学们发现生活中的铝和铜制品表面一般不用防锈,而铁制品一般需要做防锈处理.
【提出问题】这是不是因为铁、铝、铜三种金属中铁的活动性最强呢?
【实验探究】同学们对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填写空格.将粗细相同的铁丝、铝丝、铜丝分别插入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盐酸中:
操作 | 根据现象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 |||
片刻后现象 | 有少量气泡 | 无气泡 | 无气泡 | Fe>Al,Fe>Cu |
几分钟后现象 | 有少量气泡 | 有大量气泡 | 无气泡 |
【讨论交流】为什么同一个实验得出了两种结论呢?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查阅了相关资料,明白了铝丝在稀盐酸中短时间内无气泡,是因为铝表面的氧化物会先与盐酸反应.
【反思评价】做金属性质实验时需将金属进行打磨,打磨的目的是 .
【实验验证】为了进一步确认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又将两根粗细相同的、打磨过的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铝溶液、硫酸铜溶液中:
操作 | 根据现象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 ||
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Al>Fe>Cu |
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拓展迁移】(1)若只有一支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只需合理安排金属丝的插入顺序(能与盐酸反应的要一次将盐酸消耗完),也能证明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丝的插入顺序为 .
(2)金属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也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请写出铁、铝、铜三种金属材料被人类利用的先后顺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