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便可开始收集。
(2)图1中,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一组装置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图2是某同学利用报废试管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请另写一个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气泡连续均匀放出 BD 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解析】
(1)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C装置排水法收集氧气,当观察到时气泡连续均匀放出,便可开始收集。
(2)图1中,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应选择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溶于水且与水反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因此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一组装置是BD,图2是某同学利用报废试管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还具有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优点。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为了探究相同条件下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两组实验。(提示:本实验所用汽油与KMnO4、碘均不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l)KMnO4晶体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图示填写相关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图示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振荡后静置: (1)A试管中晶体全部溶解,溶液呈_____色;B试管中晶体不溶解,汽油不变色。 |
(实验2]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操作图示 | 实验结论或解释 |
由图2所示现象可知:碘微溶于水。 (2)图3所示试管中液体分层。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_____(选填“强”或“弱”)。 |
(反思与应用)
(3)①碘易溶于酒精。若(实验2)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_____(选填“分层”或“不分层”)。
②“从稀碘水中提取碘”是“海带提碘”工艺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原理类似(实验2]中第二步操作。工业实际生产时使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_____。
【题目】归纳、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请根据物质的构成角度从下图4种物质中选出部分物质归为一类,回答下列问题:
①铅笔中的石墨 | ②体温计中的水银 | ③实验室制取的蒸馏水 | ④用于超导体等方面的C60 |
选出的一组物质的化学式有_____________,分类的依据是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的蒸馏水烧瓶中加入碎瓷片的作用___________。
(3)查阅资料可知:过氧化钠(Na2O2)能与水发生如下反应2Na2O2+2H2O=4NaOH+O2↑,而过氧化钙(CaO2)与过氧化钠类似也能与水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
【题目】为了测定混有少量杂质的高锰酸钾固体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取20g样品加热(杂质不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加热时间/min | t0 | t1 | t2 | t3 | t4 | t5 | t6 |
剩余固体质量/g | 20 | 20 | 19.6 | 18.8 | 18.6 | 18.4 | 18.4 |
(1)t0至t1时间段,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是_________。
(2)反应中产生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
(3)求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
(4)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
(5)该反应中转化为氧气的氧元素质量占高锰酸钾中氧元素质量的______%。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请写出镁条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小明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我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因为_____。
(3)小红按如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
②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
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作出猜想]黄色固体为Mg3N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_____于试管中,加入少量_____,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黄色固体为氮化镁 |
[反思交流]
①若用镁条代替红磷完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进入水的体积会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瓶内空气总体积的。
②空气中的氮气的含量远大于氧气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合理的解释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