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溶液酸碱度的检验”和“金属的回收”的探究实验.
(实验一)溶液酸碱度的检验
如图是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_____(填“A”、“B”或“C”,下同);可能导致所测溶液 pH 数值发生改变的错误操作是_____.
(实验二)金属回收的探究
从含少量铜粉的银、锰混合粉末中分离出贵金属,并获得一种盐晶体,将有关三种金属随意编号为A、B、C,并设计了如下流程.
(1)A、B、C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由该实验可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①_____;②_____.
(2)操作a 的名称是_____.滤液b 中所含阳离子的符号为_____.
(3)已知A 的硫酸盐中A 元素显+2 价,请写出步骤①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B C A>B>C 利用金属和酸的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 利用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 蒸发结晶 Cu2+ Mn+H2SO4═MnSO4+H2↑
【解析】
解:[实验一]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
[实验二](1)由题意可知,A、B、C三种金属中,A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盐溶液和氢气,B、C不与稀硫酸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A>H>B>C或A>H>C>B;B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C不能,说明了金属活动性B>Ag>C;则A、B、C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B>C。由该实验可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利用金属和酸的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利用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合理即可)。
(2)操作a 是从硫酸盐溶液中获得硫酸盐晶体,采用的是蒸发结晶的方法。铜、银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则A为锰,B为铜,C为银,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滤液b 中所含阳离子为铜离子,其符号为Cu2+。
(3)已知A 的硫酸盐中A 元素显+2 价,即锰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锰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锰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H2SO4═MnSO4+H2↑。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兴趣小组同学欲对该固体变质情况进行探究。
Ⅰ.固体的成分分析
【提出问题】该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变质情况如何?
【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容易变质但不会转化为NaHCO3;
②CaCl2溶液的pH=7。
③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
【提出猜想】猜想Ⅰ:固体未变质,只有NaOH
猜想Ⅱ:固体全部变质,只有Na2CO3
猜想Ⅲ:固体部分变质,是NaOH 和Na2CO3 的混合物
【原因分析】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进行实验】小聪同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用足量水溶解,再向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由此他得出猜想Ⅰ正确,但其他同学很快予以否定,否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为了进一步得出结论,组内其他三位同学分别取小聪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表所示实验。
同学 | 小钱 | 小徐 | 小陆 |
实验操作 | 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 | 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 | 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
【实验结论】小钱、小徐的实验中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仍是红色,于是他们都得出猜想Ⅲ正确。
【反思评价】(一)老师指出,仅凭小钱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无法确定猜想Ⅲ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根据小徐的结论推测小陆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 固体中各成分含量
【提出问题】如何测定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进行实验】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一)小陆同学认为通过测定装置 I中反应前后B的质量差,再通过相应计算,就可测定Na2CO3的纯度,小组内同学通过讨论认为不可以,其理由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小钱同学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设计了装置II。请分析:装置II中A的作用_____________;若无装置C,对测定结果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称取10g样品于圆底烧瓶中,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D增重2.2g,请你计算出样品中Na2CO3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反思评价】(一)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除了因为空气中有二氧化碳,还因为___________。
(二)若将上述5g氢氧化钠固体全部溶解在45g水中,得到的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分数______1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题目】初二中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下图装置进行多角度探究常见的气体的制取与性质。
探究一 气体的制取探究
(1)写出仪器名称:①____
(2)用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若用该装置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
(3)生活中有很多物品可以代替实验仪器。关闭K2和K3,打开K1,若用装置F所示的医用塑料袋排空气法收集CO2,则装置____(“a”或“b”)端与B装置相连。
探究二气体的性质探究
打开K2,关闭K1、K3,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
(4)若装置C中装有紫色石蕊试剂,可观察到___现象,证明了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若装置C装有澄清石灰水,则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
探究三生成气体的速率研究
打开K3,关闭K1、K2,可测一段时间内生成气体的速率
(5)实验室用一定质量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所得数据如表(酸足量):
大理石质量(反应前) | 剩余固体质量(反应后) | E装置收集液体体积 | 反应时间 |
12.0g | 2.0g | 2000mL | 100s |
若生成气体的反应速率公式V=△V/△t表示,(△V表示生成气体的体积,△t表示反应时间,CO2的密度约为2g/L),则生成气体的的速率为___mL/s.
(实验思考) 若用该组合装置收集氧气,装置D上方原有的空气对收集气体的体积的测定是否有影响?并说明理由。____。